近10多年來涉中的“戰略性運河概念”遠非泰國克拉地峽一處,在拉美、西非、黑海等地都有,這些“戰略性運河”的共同特點都是民間機構操盤,但又在輿論宣傳上總會出現“中國官方”名義,都是隔三差五炒冷飯卻最終“爛尾”。
5月14日,國內部分媒體報道了所謂中泰兩國在廣州簽署“克拉運河”合作備忘錄的“特大新聞”,這條據稱規劃工期10年、規劃投資總額280億美元的運河,被某些人士稱之為“一帶一路佈局的新動作”,更有人憧憬該運河縮短中國—波斯灣航線的“戰略價值”。
然而僅隔5天,事情就出現戲劇性反轉。據新京報報道,中國駐泰使館和泰國駐華使館雙雙明確表示,兩國政府部門迄今為止,未參與關於克拉運河項目的研究和任何具體合作;泰方還指出“協議是民間行為不涉及政府”,這令有些“大戰略派”空歡喜一場。
實質上,“克拉運河”是碗一炒再炒的冷飯。克拉地峽位於泰國南部,西鄰印度洋,東鄰太平洋的暹羅灣,理論上打通這條地峽,可縮短東亞-中東航線並繞過馬六甲海峽。但這裡林密人稀,地質條件複雜,且當地居民分離主義傾向嚴重,是該國民族問題最集中的地區。在這裡修運河猶如在馬蜂窩裏動工,其風險顯然會被決策者納入考量範疇。
2004年後,關於“克拉運河”的歷次炒作,無一例外和中國有關:2004年泰國政府提出“五年內讓泰國成為亞洲石油中心”的計劃,並把修建克拉運河當作重點,號稱有中國背景機構、實為在香港註冊的某私人公司就棲身於論證小組中,該項目很快因泰國民眾反對而擱置;2006年,中國-東盟南寧雙峰會議召開,會上克拉運河又被當做話題討論,前述機構又以所謂“克拉地峽運河籌建小組參與者”身份高調亮相,但很快沒了下文;去年3月,該小組再度浮出水面,除了照例出現某“機構”的變身,柳工、三一重工等中國大型國企都被傳係牽頭單位,一時成為熱點,相關股票也暴漲,但當月14日被傳聞提及的各大國企悉數辟謠“從未參與”。
此次冷飯被再炒,其實也無新意:“運河概念”的中方主角——“中泰克拉基礎設施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招牌雖新,但半遮半露的操盤手卻似曾相識,甚至規劃工期跟投資總額也照搬2004年論證小組數據,這很是離譜。
若將視角拉得更遠可發現,近10多年來涉中的“戰略性運河概念”遠非泰國克拉地峽一處,在拉美、西非、黑海等地都有,這些“戰略性運河”的共同特點都是民間機構操盤,但又在輿論宣傳上總會出現“中國官方”名義,都是隔三差五炒冷飯卻最終“爛尾”。在那些“戰略運河”概念的操盤手裏,總閃現著幾個熟悉的名字、頭銜。
迴圈往復地炒作“戰略運河”概念,且總是有意無意攀附中國官方、大型國企或“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規劃,個中究竟有何緣由,固然不便臆測,但狐假虎威色彩不言而喻。對媒體、公眾而言,卻不應為此一次又一次躁動,有意投資合作的企業、個人面對那些拉大旗作虎皮的“官方背景”也該多長個心眼。畢竟,這些“運河戲法”其實高度類似,辨別和防範風險並不難,而政府有關部門則該對某些傳言及時辟謠,廓清真相,並對涉嫌欺詐的違法行徑嚴厲打擊,避免國家聲譽成民間炒作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