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為何對二戰“深感後悔”?

時間:2015-04-30 14:29   來源:中國網

  4月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論壇發表演説,稱日本對二次大戰的作為“深感後悔”,引起輿論廣泛關注。有分析稱安倍“突然‘服起了軟’”;有分析稱“安倍‘深感後悔’有幾分誠意”。但我認為,如此分析並不貼切。

  必須強調,對安倍就歷史問題的表態,不能脫離特定場景和對象進行分析。4月22日,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召開的萬隆會議60週年紀念峰會上,安倍發表演講時對過去的戰爭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媒體披露,日方將安倍演講稿事先提交中方並獲得認可。也正因為此,才有了時隔5個月又一次“習安會”。安倍在會談時表示,日方願意落實“四項原則共識”,繼續堅持包括“村山談話”在內以往歷屆政府在歷史問題上的認識,這一立場不會改變。稱安倍當時“突然‘服起了軟’”,或還算恰當,儘管這種“服軟”有著安倍對日本自身利益的策略性考量。

  但是,安倍在美國稱“深感後悔”而非“深刻反省”,不僅是措辭的差異,而且是長期以來日本右翼“反思”二戰主流態度的表達,既談不上“突然”,也談不上“誠意”。因為,按照那種“主流態度”,日本作為島國,就安全考慮,理應和海洋強國結盟。日本在二戰時向海洋強國美國宣戰是犯下了致命的戰略錯誤。戰後日本外交始終以“日美同盟”為主軸,安倍再度執政即表示“只有強化日美同盟,日本的外交才有實力”,就是對“歷史教訓”的汲取。安倍表示“深感後悔”,是表示當年日本悔不該偷襲珍珠港,並以“虎!虎!虎!”為偷襲成功的呼號,“在老虎頭上拍蒼蠅”,以致使日本淪落為一個“非正常國家”。

  安倍稱“深感後悔”,還有給美國吃“定心丸”的含義。二戰中,日本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但有必要指出的是,無論日本否定戰爭侵略性的兩大理論——“大東亞戰爭解放論”和“自衛戰爭論”,還是否定“東京審判”,均主要針對美國而非中國。因為,日本對中國毫無疑問是侵略,既談不上“解放”,也談不上“自衛”,這是歷史常識。2013年5月15日,安倍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接受質詢時,就當年的中日關係表示,“我一次也沒有説過日本未曾侵略(中國)”,説明安倍並不缺乏這一歷史常識,即並不否認日本是“加害者”。

  另一方面,安倍等不斷淡化日本是“加害者”,強化日本是“受害者”的作為,引起了美方的不滿並批安倍是“歷史修正主義者”。今年3月10日,安倍出席了“東京大轟炸”70週年紀念活動,而以往日本首相出席這一紀念活動非常罕見,因此輿論普遍認為,安倍是試圖強調日本也是戰爭“受害者”。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日本強調自己是“受害者”的趨向非常明顯。電影《永遠的零》原作者、NHK經營委員百田尚樹在東京街頭講演時公開宣稱,美軍對東京的轟炸和在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是大屠殺,就是一例,並因此引起美國政府的不滿,公開斥其“違反常識”。安倍此番表示“深感後悔”,就是告知美國歷史不會重演,美國盡可以放心。

  不少人認為,美國不在乎日本的“歷史認識”。實際上,這種認識有失偏頗。多年來,美國所以對日本政要等參拜靖國神社、否定東京審判的言行“置若罔聞”,主要是樂見“歷史問題”成為中日兩國難以克服的政治障礙,中日“鷸蚌相爭”,美國可坐收漁人之利。原日本防衛大學校長五百旗頭真在《選擇》雜誌撰文指出,“美國最擔心東亞國家團結,將它排擠出這個地區。”這句話值得中日兩國有識之士關注。最近美國方面對日本的“歷史認識”頻頻發聲,並不是美國轉變了態度,也不是美國站在中國立場上“敲打”日本,而是主要因為安倍等的言行影響了美國的利益,包括作為美國“再平衡戰略”內容之一的美日韓三國同盟的構建。

  日本不會忘記原子彈造成的悲劇,美國不會忘記被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恥辱,因為那都是民族的集體記憶。1990年,在日本新民族主義不斷高漲、《日本可以説不》之際,美國輿論普遍認為,當警惕“旭日東昇”。以此為背景,日本防衛大學副教授村井有秀在當年《諸君》雜誌8月號上發表了《論中國這個“潛在的威脅”》,試圖將美國的視線引向中國。這篇文章也是日本“中國威脅論”的開篇之作。今天,儘管美日同盟在不斷強化,但我們必須看到,美日同盟並非鐵板一塊,兩國不僅存在“歷史問題”,而且存在現實利益的矛盾。認清這一點,對中國制定理性的、實現民族利益最大化的外交戰略,非常關鍵。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