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時間 “四個全面”“經濟新常態”成外媒流行詞

時間:2015-03-05 15:1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5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中國在這樣一個不平凡的年份中,必然會煥發出別樣的光彩。而兩會作為中國開年最重要的會議,自然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四個全面”引發新期待

  習近平會將共産黨和中國引向何方?

  “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兩會系列熱點議題,從經濟發展到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從簡政放權到結構優化,從創新創業到社會民生,乃至國防和外交,都將在“四個全面”中得到統一。

  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稱,這一概念值得對中國好奇的人仔細研究,因為這將成為中共指引中國未來發展的權威指導方針。

  美聯社的文章指出,“四個全面”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德國《世界報》網站2月25日的文章指出,習近平“四個全面”的表述隱含著讓中國崛起為世界強國的行動指示。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文章則大膽預判,“四個全面”將成為兩會的主線。文章認為,作為治國理政的大方略,“四個全面”不會是“狂飆為我從天落”,而應該是一脈相承並循序漸進的。很明顯,“四個全面”是一個層次分明、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的戰略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基本手段,全面依法治國是基本保障,全面從嚴治黨是最關鍵的“牛鼻子”。

  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網站文章指出,“四個全面”所包含的思想將習近平執政期間強調的宏大目標概括地聯繫起來,即經濟和法制改革、嚴肅黨紀以及民族復興“中國夢”。

  理解中國經濟“新常態”

  中國夢的實現,歸根結底要取決於不斷壯大的經濟實力。

  眼下,中國經濟“新常態”已是國際經濟界的流行詞。中國經濟正處於一個重要關口:增速放緩,轉型升級。是把增速降低看作是結構改革見效的“證據”,還是看作經濟掉頭向下的徵兆?

  日本《産經新聞》的評論稱,中國以寓意結構改革陣痛和實現穩定增長軟著陸的“新常態”作為關鍵詞,嘗試説明進入21世紀後首次出現的經濟增長減速傾向。

  但這並不是壞事。彭博社發表文章:《中國不理想GDP數字中的好消息》。文章稱,儘管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繼續放緩,但中國的基尼系數下降、創造就業的良好勢頭未有改變,這表明經濟增長給更多民眾帶來好處,中國可以很好地適應經濟“新常態”。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者丹尼奎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撰文寫道,中國經濟規模居世界第二,即使是7%的增長,年度現價增量也達到8000多億美元。對世界來説,中國今天的7%比10年前的12%更有實際意義。

  一名外國學者在《外交政策》雜誌上撰文寫道:“中國不必像以往那樣快速增長以保持高就業率。如果環境要改善的話,它也不能像以往那樣快速增長。” 由於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有分析認為,海外投資者需要重新認識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和吸引外資的“磁鐵”這一傳統角色。

  關注中國面臨的挑戰

  當下中國,既面臨新機遇,也面對新挑戰,這自然也引發許多外媒和外國專家學者的關注。

  近兩年來中國的反腐風暴吹落了許多腐敗分子。目前反腐工作到了關鍵階段,接下來,能否在較短時間內建立起依法治腐的機制是關鍵。

  3月2日,全國政協首場新聞發佈會召開,新加坡《聯合早報》注意到發言人呂新華不願多談誰是下一個更大的老虎,但強調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傳達出中共領導人打老虎不手軟的信號。

  污染問題正在日益受到關注。法國《費加羅報》在一篇報道中説,在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領導下,中國經濟正成功實現軟著陸。居民消費正在增長,而服務業實力的不斷提升使産業變得多樣化。同污染作鬥爭已成為國家的一個優先事項。

  韓國湖西大學教授全家霖表示,當前中國的霧霾頻發等環境問題造成的社會經濟費用呈現激增趨勢,相關應對舉措勢在必行。他建議:“可以借鑒和吸取一些發達國家的環境治理經驗和教訓。”

  此外,紐約大學美中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狄儂認為,隨著經濟的轉型升級,鋼鐵等傳統行業的就業形勢嚴峻,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保障問題也是中國面臨的嚴峻考驗。狄儂希望,這些問題,兩會能夠涉及並給出解決方案。(記者 楊子岩)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