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黎發生的連環恐襲案,讓不少人感慨稱,此案細節竟與美劇《國土安全》等有不少類似。實際上,美劇之所以能成功,靠的就是編劇的深厚功底,能將複雜劇情編寫得如同真實故事。需要指出的是,美劇傳播的不僅是美國文化和美式價值觀,還隱秘地傳遞著美國的外交信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美國外交政策的新變化。
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對世界的文化影響,突出表現為以美劇和好萊塢電影為代表的美國文化的全球傳播。很顯然,美國政府最早從一戰前後就認識到好萊塢電影與文化的強大力量,可以説好萊塢帝國是在美國政府一手扶持下發展起來的。眼下,美劇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傳播範圍更廣泛,大有取代好萊塢電影成為美國文化的頭號傳播載體之勢。
“9 11”之後,好萊塢一直都在配合美國政府的政治需求,在意識形態領域進行一場文化上的反恐戰爭。從《波斯王子:時之刃》、《300勇士》、《魔戒》、《全面圍攻》《奪寶奇兵》等電影,從《反恐24小時》、《國土安全》、《暴君》等美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美國人硬生生地將中東文化與恐怖主義對號入座的主題表現。同時,這些熱播的好萊塢電影和美劇,或多或少地傳遞了美國外交政策的變化與調整。
以《國土安全》最新一季為例,就傳達了重要的外交信號:美國與昔日盟國巴基斯坦的關係出現破裂跡象。從歷史上看,過去在美國的南亞戰略中,巴一直是美國最倚重的戰略夥伴。2001年反恐戰爭中,美國對巴基斯坦的戰略需求更明確,因為巴基斯坦是阿富汗的鄰國,巴阿接壤的西北部落地區是塔利班的天然避風港,美國反恐需要巴基斯坦這樣的前線國家大力配合。
然而最近幾年,隨著阿富汗反恐戰爭的基本結束,巴美矛盾逐漸暴露。特別是2011年,美國特種部隊在事先沒有通報巴政府的前提下,秘密潛入巴基斯坦,打死本 拉丹,一下子將美巴雙方的矛盾完全暴露,因為這相當於美國告訴世人,他們對巴政府的不信任。誠然,巴政府與阿富汗塔利班確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尤其是巴情報機構三軍情報局長期與阿富汗塔利班關係密切。
就是在這樣的外交背景下,《國土安全》第四季描述了中情局特工與三軍情報局特工之間的鬥智鬥勇。有意思的是,筆者查閱了不少資料,發現在本劇前好萊塢電影和美劇一直沒有將巴基斯坦列入“醜化名單”之中,只有美國政府假想的敵國才有資格進入這個醜化名單。這樣一個微小的變化,恰恰就傳遞出美國外交調整的一個重要信號。
不能不提的是,美劇的成功土壤,其實是美國獨特的文化體制決定的:既不完全獨立於國家,也不完全受市場主宰。美國始終存在著這樣一種文化體制:國家處於弱勢,以間接方式介入文化産業;市場外的獨立機構極力撇開資本影響;活躍的基金會和有效的院外遊説團體的支援;富有的募捐者對精英文化的支援。從這個角度看,美劇成功的背後,有不少經驗值得借鑒。(李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