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多家電影院25日上映朝鮮強烈抗議的爭議電影《採訪》,沒有發生事故。
俄羅斯外交部當天聲援朝鮮,指影片令人反感,朝方的憤怒“可以理解”;美方沒能就所謂朝鮮牽涉駭客攻擊舉出任何證據,卻威脅報復,將“適得其反”。
朝鮮事務專家安德烈 蘭科夫認為,新力影像娛樂公司似乎覺得朝鮮好欺負,決定製作《採訪》,實在缺少分寸,結果招致駭客攻擊,蒙受損失;朝鮮則因涉嫌這次攻擊而招致網路報復,可能面臨美國進一步制裁。這一事件看來沒有贏家。
【“低俗喜劇”】
《採訪》于耶誕節當天在紐約、洛杉磯等大城市和一些中小城市的300多家電影院上映,許多場次爆滿,也有一些場次上座率只有一半。許多影院的安保並不嚴密。在紐約市首先放映的曼哈頓區格林尼治村“電影村影院”,場內外都沒見到警察。
不少影評人把《採訪》評價為一部“低俗喜劇”。按照美聯社的説法,它算不上一部佳作,但駭客攻擊險些導致影片未能上映,反而為其吸引了更多關注和觀眾。一些影院在排片和推介時把《採訪》更多作為一部關於朝鮮的紀錄片、而不是喜劇片。
這部虛構影片講述兩名美國記者受雇于美國中央情報局,以專訪名義前往朝鮮刺殺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影片原定25日在全美3000多家影院公映。
11月底,新力影像內部網路遭駭客入侵,大量資料和數據洩露。一個自稱“和平守護者”的團體認領這次網路攻擊。美國政府和新力影像指認朝鮮是“幕後黑手”,朝方堅決否認,稱網路攻擊可能由朝鮮的同情者和支援者實施,是“正義行為”。
“和平守護者”隨後威脅對放映《採訪》的影院發動恐怖襲擊,迫使新力影像取消放映計劃。不過,得到美國總統貝拉克 奧巴馬支援後,新力影像又改了主意。
【“適得其反”】
俄外交部發言人亞歷山大 盧卡舍維奇25日在一場新聞吹風會上説,電影《採訪》所體現的觀念“非常盛氣淩人且令人反感”,朝鮮方面的反應,以及其他方面可能的反應,“相當可以理解”。
朝鮮強烈譴責影片詆毀金正恩,指責新力影像“教唆恐怖主義行徑”,並且認定美方“深度介入”影片製作。美國則威脅把朝鮮重新列入“支援恐怖主義國家”名單。朝方否認實施駭客攻擊,指責美方造謠誹謗,提議兩國共同查清真相。
盧卡舍維奇説,朝方關於聯合調查駭客攻擊事件的提議可以有助於緩解緊張氛圍,反映了“朝方詳細研究這一問題的真誠願望”。
他説,俄方認為,美方沒能就指認朝鮮對新力影像實施網路攻擊拿出真憑實據,卻威脅報復,還呼籲其他國家譴責朝鮮,“絕對是起反作用和危險的,只會給朝鮮半島業已艱難的局勢增添緊張氛圍,可能導致衝突進一步升級”。
同一天,俄外交部在一份新聞通報中説,俄方向朝鮮提供2.29萬噸小麥。這是對朝5萬噸糧食無償援助的最後一批,顯示兩國睦鄰友好關係牢固。朝方表示感謝。
【“沒有贏家”】
朝鮮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外交官金聖(音譯)24日譴責新力影像公映《採訪》,説這部影片“是對朝鮮主權和最高領導人不可饒恕的嘲諷”。不過,他同時表示,朝鮮的回應可能限于譴責,不會有“實質行動”。
現在韓國首爾國民大學任歷史學教授的俄羅斯專家蘭科夫認為,新力影像決定出品這部影片,實在缺少分寸。“謀殺一個真實存在的人,而且使用他的真實姓名,這不可能成為一部喜劇的主題。”
蘭科夫25日在俄羅斯衛星網撰文説,新力影像的負責人可能以為,朝鮮是一個小國,因而對他們來説不是特別危險。這家企業未必會嘗試拍攝一部關於某位大國領導人的喜劇,與其説是因為害怕那個國家報復,不如説是擔心失去利潤豐厚的市場。
按照蘭科夫的説法,新力影像打算柿子揀軟的捏,卻犯了大錯,既沒有料到會招致駭客攻擊,也低估了朝鮮對涉及其最高領導人的事情的嚴肅態度。針對新力影像侮辱朝鮮,朝方的回應措施“完全相應且恰當”。
美國政府也被捲入駭客攻擊事件。蘭科夫認為,與朝鮮經常發出威脅但實際上限于口頭警告不同,美國的威脅很可能轉化為實際行動,第一個信號就是朝鮮網站遭遇駭客攻擊,一度大面積癱瘓。
韓國聯合通訊社報道,截至26日,朝鮮網際網路連續第四天處於不穩定狀態,朝鮮中央通訊社網站從當天淩晨1時起大約7個小時無法打開,到上午8時30分,朝中社主頁能斷斷續續地訪問,但速度很慢。對韓宣傳網站“民族團結網”、對外宣傳網站“柳京”、高麗航空公司網站同樣處於不穩定狀態。
蘭科夫認為,新力影像因試圖取笑弱小無助的國家而被駭客脅迫取消上映計劃,蒙受鉅額損失,朝鮮可能面臨更嚴厲制裁,朝美關係因而緊張。這一事件眼下看來沒有贏家。(胡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