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2月10日電(王璟) 近些年,中國光伏産業正處於一個最好的發展時期,同時也處於一個最壞的發展時期。中國的光伏産業“好”是因為本身是一個環保、綠色的朝陽産業,一直以來,光伏發電已成為多地政府和企業搶佔低碳經濟制高點的重要內容。“壞”是因為中國光伏海外銷售屢遭“劫難”,深究中國光伏在海外屢遭雙反劫難的原因,其中有中國企業陷入低利潤回報、低成本競爭的畸形發展模式,也有來自美國政府及光伏企業的反擊。
美國加拿大“夾擊”中國光伏
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官方網站顯示,中美“雙反”(反傾銷、反補貼)相關調查已進入“終結”階段,其已于10月14日重新展開相關的問卷調查,此後將舉辦公聽會等必要程式,美國商務部預計于2014年12月11日公佈對華光伏産品反傾銷、反補貼的終裁結果。
此次雙反調查並不是美國對中國發起的第一輪光伏産品“雙反”調查,早在2011年10月19日,德國光伏企業太陽能世界公司的美國分公司(Solar World)聯合其他6家生産商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與美國商務部提出申請,要求對中國出口的太陽能光伏産品進行雙反調查。美國商務部于2012年10月裁定對中國光伏産品及組件徵收18.32%~249.96%的反傾銷稅,以及14.78%~15.97%的反補貼稅;同年11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通過此項裁定,做出最終裁決。
今年1月23日,美國商務部又宣佈,對從中國內地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産品發起第二輪“雙反”調查,同時對從中國臺灣地區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産品發起反傾銷調查。而且此次調查産品範圍從“晶體硅光伏電池”擴大到了“晶體硅光伏産品”,包括電池、組件、層壓材料、太陽能電池板等。
今年6月3日,美國商務部再次裁定,初步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産品存在補貼行為,要求對35.2%的中國産太陽能電池板徵收額外進口關稅,這也標誌著2012年以來光伏業貿易戰的進一步升級。按照美國對華光伏二次“雙反”計劃,美國商務部會在今年12月11日公佈對華光伏産品的終裁結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對華光伏“雙反”還未解決,來自加拿大的光伏 “雙反”又來襲。12月5日,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宣佈,正式啟動對來自中國的晶硅光伏組件和層壓件産品“反補貼、反傾銷”調查。
提起“雙反”調查的企業,是加拿大的光伏生産商EclipsallEnergyCorporation,HelieneInc.,SilfabOntarioInc.和SolgateInc.他們在今年10月1日代表加拿大光伏組件和層壓件生産商,向CBSA申請要求對來自中國的這兩類産品啟動“雙反”調查。被調查産品是:原産于或出口自中國的光伏組件和層壓件,包括其他共同運輸或包裝的層壓件;由非晶硅、碲化鎘或銅銦鎵硒製造的薄膜晶體硅産品。
申請人要求對華光伏産品“雙反”的理由是,因中國的補貼和傾銷,導致加拿大企業損失和失去市場份額,減少就業、破産或倒閉。加拿大國際貿易法庭將在2015年2月3日前核實上述情況,于2015年3月5日進行初裁。
據媒體報道,此次對中國光伏企業雙反調查,或引發最為嚴重的後果:致使其他國家效倣,或者限制中國企業的出口。
中國光伏“大路貨”引發雙反?
中國光伏産業被歐美雙反調查,不能簡單地通過表面現象來進行認定,也不能簡單地認定中國的光伏企業沒有問題。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光伏産業成熟度日益完善,是光伏産業步入低利潤回報、低成本競爭的“傳統化”特徵的根本原因。而這也是導致歐美國家雙反的一大誘因。
産業成熟度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光伏産業生産線所用裝備已“普通化”,2008年之前建一條生産線要選配哪些裝備還是“商業機密”,而現在光伏生産裝備已經“花錢就能買到”;二是光伏産業鏈各環節之間已高度“匹配”,且都出現了産能過剩。
中國光伏産業聯盟産業研究部王世江對媒體指出,電池片的光電轉換率是衡量光伏電池組件性能的核心指標,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1%的提升能夠帶動成本7%的下降。,目前無論是行業龍頭企業,還是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在該指標上並沒有明顯的差距。
不僅科技含量沒有拉開差距,中國光伏電池組件在産品設計方面也缺乏差異,外觀大多雷同。
在蘇州阿特斯、河北英利、江西賽維等國內光伏龍頭企業,主打産品均是約1.5平方米的鋁框光伏組件,整體呈深藍色,外觀上十分接近。此類産品雖被細分成了多種規格,但細看産品説明,性能差別有限。而在中小光伏企業,往往只有一種“大路貨”打市場。
自2007年起,中國光伏元件産量躍居世界第一,且生産成本下降速度居於首位。由此,中國光伏元件價格一直是全球市場的風向標。在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産能過剩的情況下,全行業在價格上“一路走到黑”,最終招致“雙反”。
“之所以對中國理直氣壯地提出雙反 ,是美國國內需求不足。”一位知名光伏企業高管介紹説,“中國光伏産業下游發展迅猛,美國對中國市場高度依賴。”
雙反:來自美國的反擊
新能源産業是美國總統奧巴馬任期內最想發展的産業之一,並曾坦言“不想丟掉美國在新能源市場的領先地位”。但伴隨奧巴馬大力佈局新能源産業的,是中國光伏産業的崛起--不管是上游多晶硅,下游太陽能面板組件等領域,中國總是全球不可忽視的“力量”。
2012年10月10日,經過一年多的拉鋸戰,美國商務部公佈了對中國太陽能反傾銷補貼終裁結果,認定中國大陸光伏製造商向美國出口的太陽能産品傾銷幅度在18.32%至249.96%,接受可採取反補貼措施的補貼額度在14.78%到15.97%之間。也就是説,扣除重復計算的10.54%中國出口退稅,美國將對中國光伏企業徵收的合併雙反關稅在23.75%到254.66%,其中,天合光能的懲罰性關稅最低,為23.75%,當時尚未申請破産的尚德電力為35.97%。
讓中國光伏産業部分人士“有些沒想到”的是,歐盟去年對中國的光伏訴訟剛走,美國又捲土重來,且對中國的太陽能光伏産業鏈中的太陽能面板發起了“雙反”調查。
具體而言,分析指出稱,中國製造商找到了方法規避2012年美國“雙反”關稅的方法,即使用在中國臺灣生産的太陽能電池,然後再將組件輾轉賣給美國。2012年的那輪“雙反”中,臺灣的企業免於受到美國的懲罰性關稅。
據媒體報道,當時‘雙反’結果下來之後,不少企業研究了政策,會使用海外生産的方式避免鉅額關稅,委託中國臺灣、馬來西亞的公司生産,最後再出口到美國。
現在,Solar World的目的就是將中國光伏産業“海外代工、規避關稅”這條路也給堵上。美國官方部門也“欣然接受”了Solar World AG美洲公司的請求。
中國一家太陽能光伏企業高層人士對媒體稱,美國對中國光伏貿易戰的做法“難言公平”。美國晶硅光伏製造業2008年後在當時的競爭中早已紛紛倒閉,大量的多晶硅只能外銷,尤其是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