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空襲伊拉克與國際戰略大棋局

時間:2014-08-12 08:52   來源:廣州日報

  糾結了兩個月後,奧巴馬最終還是宣佈授權美軍“定點”空襲伊北部的宗教極端武裝,成為連續第四位在伊動武的美國總統,不情願地重復了他曾希望結束伊戰的歷史。最近半年出現微妙變化的中美戰略關係,很可能將因美軍“重返”伊拉克出現新的調整。

  當前中東等地出現繼“911”後第二輪恐怖主義新高潮,一個直接推動因素是美國和北約盟友為打擊和削弱伊朗“區域霸權”,以及俄羅斯的國際影響,不負責任地大肆鼓勵資助中東遜尼派力量起事,推翻敘利亞阿薩德政權。這個政策的一個直接結果,便是如今伊拉克攻城略地的“伊黎”組織(ISIS)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壯大,迅速成為跨越敘伊兩國的最大造反武裝。

  形勢的發展顯然超出奧巴馬的掌控。自6月起,ISIS接連攻佔第二大城摩蘇爾和前總統薩達姆的故鄉提克裏克,甚至準備向首都巴格達大舉進軍。這無法不讓人聯想到1996年秋,塔利班武裝向喀布爾進軍,阿富汗政權潰不成軍的一幕。阿富汗因此成為基地的“魚米之鄉”,進而導致五年後的“911”恐怖襲擊。 這兩次極端主義高潮的淵源很相似,堪稱是“歷史的重演”。除了思想根源是同樣的遜尼派激進主義,其最大的促成因素都是歐美強權注重眼前利益的短視國際政策。

  奧巴馬之所以在空襲問題上猶豫兩個月之久,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奧巴馬的視野放在更大的戰略棋盤上——中美在亞太的戰略博弈。但兩個月後,當奧巴馬意識到伊拉克局勢的危險,他不能冒著美國再遭“911”悲劇的風險。

  進一步而言,中美在伊拉克是有共同的戰略利益。美軍對極端武裝的定點轟炸,一個直接的後果是穩定了産油區的安全形勢,穩定了國際油價,有助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

  但對美國而言,轟炸伊拉克帶來的“紅利”,他們當然不情願被分享。尤其在當前美國的戰略調整期,奧巴馬的戰略新重點仍希望放在亞太地區,分心伊拉克意味著戰略部署調整,中美之間的戰略博弈自然隨之調整。當然,我們要注意到,正如奧巴馬一再重申,美國不會考慮長期介入伊拉克軍事衝突,美國未來的戰略重點依然是亞太地區。奧巴馬的如意算盤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於,美國空襲伊拉克的持續性、空襲帶來的後續影響等。

  相比伊拉克,更令奧巴馬頭痛的其實是烏克蘭危機。馬航MH17事件非但沒有讓烏克蘭危機緩解,反而愈演愈烈,美俄在烏克蘭的對抗正逐步升級,在東歐形成美俄對峙的局面可能趨於長期化,甚至還可能趨於尖銳化。由此出現的衍生物,則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或許會受影響,這也是未來奧巴馬戰略重心離開亞太的唯一可能。李明波(媒體評論員)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