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本不認真反省戰爭終遭世界“孤立”

時間:2014-05-07 16: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不僅引起中韓等國的強烈反對,連美國都與日本産生嫌隙。日本《朝日新聞》刊文指出,因為日本從未認真反省戰爭,所以無法取信東亞,更招致美國的“失望”,以致被整個世界“孤立”。

  日本從未向亞洲各國發自內心地道歉

  文章指出,自2013年年末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以來,短短幾個月時間內日本便被進一步孤立。其根本原因是,對於過去的戰爭,日本沒有向亞洲各國發自內心表達道歉的“堅定”。

  文章分析,日本要與東亞各國構築穩定的關係,除了認真“謝罪”之外別無他法。這是戰後世界秩序中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會動搖的原則。

  但就日本而言,稱得上從真正意義上向東亞各國進行道歉的只有1993年涉及隨軍慰安婦問題的“河野談話”、1995年承認侵略戰爭的“村山談話”以及2005年繼承這些談話的“小泉談話”。而近年來,政治家們反覆對這些談話的內容表示出質疑和排斥,親手瓦解著至今為止構築起的信用。

  日本在自己所處的東亞如果不能與各國構築穩定的關係,就只有依靠美國。因此,當美國説出“失望”二字,也就意味著日本在世界上都處於孤立狀態。文章指出,同為戰敗國的德國,反覆對過去的錯誤進行道歉,如今已經在歐盟扮演重要的角色,與日本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

  逃避戰爭責任“扭曲”面對戰爭

  文章分析,因為日本一直逃避戰敗的事實,所以沒有對戰爭做出道歉。具體來説就是日本並沒有好好面對戰敗後所背負的“三個扭曲”。

  戰爭通常是由於國家間的利益衝突所造成的,並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但二戰是一場國家聯盟間的世界戰爭,是“民主主義對法西斯”的戰爭。只要日本還相信民主主義的價值,就不得不承認“此前引發了一場錯誤且罪惡的戰爭”。

  文章指出,雖然這是一場錯誤的戰爭,但當時仍有同胞相信這場戰爭是正確的併為之獻身,想要緬懷他們的心情也是很自然的。若否定這種感情,那麼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就不再成立。因此日本面臨“如何追悼為罪惡的戰爭而死去的本國國民”這一世界史上前所未有的課題。日本至今仍沒有找到一個恰當的解決方案,文章稱這是第一個扭曲。

  文章稱,第二個扭曲便是憲法。現行憲法明顯是美國強行推行的。如果是一部很荒唐的憲法,推倒重來就可以了,但實際上這部憲法的內容很好。如何去重新選擇這個被強迫執行的憲法,是否要將其變成自己的東西——就連護憲派也回避面對這個難題。因此,憲法未能作為政治的根基發揮作用。

  文章稱,第三個扭曲便是一直模糊天皇對於戰爭的責任。雖然評價昭和天皇與戰爭應該從多方面進行考慮,但我依然認為昭和天皇對於戰爭應負道義上的責任,在世時就應該對戰爭進行表態。正是因為昭和天皇沒有做到這一點,所以許多政治家戰後都翻案稱“自己沒有必要認真考慮戰爭的責任”,這種言論及態度也麻痹了戰後如何理解苦於戰爭的人們的倫理觀。

  最終失去信任遭到整個國際社會的“孤立”

  文章分析,這三個扭曲都直接關係到日本現在面臨的課題。第一個關係到靖國神社的參拜,第二個關係到為解禁集團自衛權而修改憲法解釋,第三個則關係到慰安婦問題。

  尤其是如何應對原慰安婦,即“國家應該如何應對慰安婦個人所承受的痛苦和屈辱”這一普遍性問題,在世界各國都是通用的。文章認為這是日本被孤立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文章分析,這個問題的本質是“能否想像人之痛苦”以及“能否將這一點傳遞給對方”。不論是個人還是國家,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都將失去信任、遭到孤立。如果道理沒有建立在心靈的深處,那麼也就沒有意義。

  1970年,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曾到訪波蘭,在訪問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時不禁下跪懺悔。當時德國國內紛紛指責這是“屈辱的外交”,就連波蘭方面也不知所措。

  文章指出,從中能夠看到勃蘭特身為政治家的一面,感受到這是一次發自內心的“謝罪”,僅如此便足以將這種懺悔心情傳遞給曾備受折磨的一方。

  反觀現在的日本國內,仿佛都在説“原慰安婦都是在撒謊”。文章稱,日本對這個問題的判斷敏感度將逐漸弱化,不僅是政治,還有整個日本社會。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