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日接連爆出多起食材標識虛假案,多家知名酒店、百貨店承認所售食物部分食材以次充好。日本媒體認為,餐飲業管理不當是主要原因之一,而消費者也應調整心態。具體而言,媒體批評部分日本消費者存在“炫耀性消費”心理,特別迷信特定高檔産品和國産商品。在這種消費心態營造的購物氛圍下,部分商家不惜鋌而走險,打造虛假的奢侈高端。
日本人向來有著奢侈消費的“愛好”,長期穩居“世界奢侈品消費第一大國”的冠軍寶座。在經濟危機爆發前的2006年,日本1億多人口,奢侈品消費卻一度佔到全球47%。92%的日本女性有一件路易威登産品,將路易威登手袋、愛馬仕絲巾看做身份通行證。
有調查顯示,多數日本人認為,花大錢購置高級品牌皮包並不為過,而購買一個國外高級品牌皮包的心理價位上限平均達6萬日元(約合606美元)。
究其原因,有人認為是日本人整體收入水準高。不過,實際情況是,日本許多家庭婦女都很樸素節儉,經常會為一把菜刀討價還價,也去特價場裏選購便宜衣服。也就是説,很多日本人,特別是日本女性買奢侈品並不輕鬆,也是想很久咬著牙買的,以滿足自己擁有一個名牌包的願望。
這種“稍許奢侈”的心理,在中國很多普通工薪族也有。這是因為,奢侈品所帶來的“高品質”、“高品位”標簽也是許多平頭老百姓追求的理想生活狀態。把“稍許奢侈”帶入日常生活,就可以將此作為對努力、勞累的自我鼓勵。
在東京最著名的商業區銀座有一家咖啡店,店裏賣的凍糕價格是其他店的兩倍,但依然每天供不應求。到這家咖啡店品嘗凍糕的並非都是有錢人,許多人都注意到,憑藉這種稍加努力就可以得到的“稍許奢侈”,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滿足感。
如今的日本人,並不僅僅局限于追求名牌包和手錶,更多地注重了健康、高品質的生活方式,以及在追求這樣的生活方式過程中個體所得到的滿足感,比如説一盒製作精美的點心或是高品質的牛肉和海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