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關門 “這完全是一場政治鬥爭”

時間:2013-10-08 14:24   來源:人民日報

  華盛頓二戰紀念園柵欄外挂出“因聯邦政府關閉,所有國家公園關門”的告示牌。後面的林肯紀念堂也因此關門。本報記者 溫憲攝

  10月7日,美國聯邦政府部分關閉進入第七天。美國總統奧巴馬近日在講話中再次猛烈批評共和黨國會議員,稱他們在為政府撥款及提高聯邦政府借貸上限方面以黨派立場為先決條件。他説:“我不會為政府恢復運轉支付贖金,我也絕不會為獲得更高借貸上限交贖金。”美國國會眾議院共和黨領袖埃裏克坎托則批評奧巴馬在政府關閉的情形下還拒絕談判。他説:“這種做法毫無領袖風範,這種不願意坐下來和我們談判的態度才是導致政府關閉的真正原因。”

  警燈閃爍

  平添幾許驚恐

  6日的華盛頓市內顯得格外冷清,主要街道四處佈滿警力。4日下午4時左右,華盛頓市中心的國家廣場草坪上一男子自焚,最終傷重不治而亡,其身份及動機迄今不明。截至6日當天,國家廣場幾處大草坪均被圈了起來並註明“此地草坪正在進行維護”。3日,在白宮至國會的道路上,一名非洲裔女性駕駛黑色轎車與警方展開追逐,最終被警方擊斃。警方事後稱這名女性患有産後抑鬱症並伴有臆想。所有這些都給警燈四處閃爍的華盛頓平添幾許驚恐。

  記者看到,距美國國會大廈不遠處的國家藝術博物館,一向因藏有諸多西方美術大師珍品而人流如潮,此時卻門可羅雀。在博物館高階下立著一塊白紙黑字的牌子,上書:“聯邦政府關閉期間,國家藝術博物館閉館。”有不滿者在牌子的下方又貼上一張紙,上書:“美國此時已經關閉。如果你需要幫助,請到加拿大或墨西哥。我們對所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轉眼間,一位駕車巡邏的警察來到這裡,將這張紙撕了下來。

  眾多遊客

  乘興來敗興歸

  在國會大廈前,來自亞利桑那州的麥克要求本報記者為他全家拍張闔影。麥克説,他的3個孩子早就想來華盛頓遊覽,這次好不容易帶著全家來到這裡,卻趕上四處關門。“這就是共和黨和民主黨相爭的結果。”麥克撇撇嘴説。在國會大廈另一邊,來自中國北京的韋女士正在向一位值勤的警察詢問道:“我預定了10月9日參觀國會……”話沒説完,警察告訴她:“現在政府關門,屆時你能不能遊覽還不知道!”

  自10月1日起,華盛頓國家廣場周邊處處挂著關閉的告示。收藏有美國《獨立宣言》、《美國憲法》和《人權宣言》等“國寶”的美國國家檔案館入口處貼著一張告示,寫道:“由於聯邦政府關閉,國家檔案館因此關閉。”林肯紀念堂等國家公園已停止向遊人開放,林肯紀念堂前新豎起的圍欄處挂出一塊牌子,寫道:“因聯邦政府關閉,所有國家公園關門。”史密森學會是美國唯一一所由美國政府資助、具有半官方性質的博物館機構,其在華盛頓的多家博物館和國家動物園也同時全部關閉。在華盛頓市中心的國家廣場內,所有噴泉全部停開。

  在國家藝術博物館入口臺階下,來自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的鮑博夫婦告訴本報記者,他們為此次華盛頓之行計劃了20年,滿懷期望而來,卻遇上了到處關門。“這些人真是愚蠢的政客”,極感失望的鮑博生氣地説,“這完全是一場極端的黨派之爭。兩黨背後都有著各自的利益集團。這完全是一場政治賭博。我們是坐著聯邦政府經營的火車來,還不知道能不能坐回去……”

  在距華盛頓紀念碑不遠處的林蔭道上,來自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麥卡錫夫婦有些沮喪地坐在一張椅子上四處張望。“我們在華盛頓只停留兩天,卻趕上了四處關門”,他們告訴記者,“我們對美國兩黨之爭不做評判,但無論如何這不是一個好結果。我們會對華盛頓留下很不好的印象,這對美國的旅遊業而言不是好事。”本報記者注意到,無論在美國國會山前,還是在林肯紀念堂前,都有來自中國的旅遊團隊,他們的旅遊品質無疑也大打折扣。

  兩黨角力

  殃及廣大選民

  連日來,美國國會大廈東部廣場成了不少人發泄憤怒的場所。聯邦政府部分關門的第一天下午,美國地方監獄理事會在這裡舉行集會,抗議聯邦政府削減經費,抗議者舉著“停止拿公共安全和我們的生命做政治遊戲”、“停止資助聯邦監獄系統等於導致災難”等標語牌。

  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聯邦政府監獄管理人員格蘭恩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聯邦監獄系統1980年關押著不足2.5萬人,現在的人數則接近22萬,增長了約8.8倍。與此同時,聯邦監獄管理人員本應有41035個工作崗位,現在只有36271人在工作。一方面監獄管理人員短缺,另一方面關押的“壞蛋”增加,這種情形下,聯邦政府還要削減經費、裁員,這是在冒一個巨大的安全風險。“不給錢,壞人誰來管?他們都跑出來怎麼辦?”格蘭恩回頭指著國會大廈説:“這完全是一場政治鬥爭,我們卻成了犧牲品。我們選出這些議員,到頭來他們卻剝奪了我們的工作機會。”在美國國家公園內經營漂流項目的假日河流探險公司總裁約翰伍德説:“我們面對著一個破碎的制度和一個分裂的國會,他們的所作所為打碎了我們的飯碗。”

  表面冷清的華盛頓無言地詮釋著美國兩黨與府院之間正在角力的“邊緣策略”。此時誰都不願先眨眼退讓,卻又為日後的爭鬥烈火添加著幹柴。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