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槍走火”警告引日本關注

時間:2013-03-05 13:52   來源:環球時報

  “這是中國政府向日本傳遞強烈信號。”《日本經濟新聞》昨天如此解讀中國政協發言人呂新華2日就釣魚島問題向日本發出嚴厲警告———“若擦槍走火日本須承擔一切後果”。多名與會中國政協委員3日對中日關係的新表態則成了日本媒體探尋中國官方態度的風向標。也許是為與中國對抗尋找更多底氣,共同社昨天披露“獨家消息”,稱安倍上月22日會見奧巴馬時,後者雖未就中日島嶼爭端公開表態,但私下卻批評中國“加劇了緊張”。

  這種事隔一週“馬後炮”般曝光會晤內幕的做法被中國學者認為是安倍訪美被批外交無功後,日媒對首相顏面的一次找補。但就連共同社也承認,在如何面對中國的問題上,美日態度間存在明顯不同的溫度。多家美國媒體3日對中日對抗綿綿無絕期流露出越來越多的焦躁,甚至出現“勸説中日同時放棄釣魚島主權”的“雷語”。時事評論員扎卡裏亞質問正在埃及訪問的新國務卿克裏,“是否應先訪問情勢更急的亞洲?”

  日媒讀出“強硬”與“重視”

  被日本媒體解讀為“用強硬語氣警告日本”的中國政協發言人呂新華涉釣魚島問題表態,是他2日在中國政協會議開幕前的記者會上做出的。《日本經濟新聞》稱,呂新華當時被中國官方媒體記者問及“中日雙方是不是真的會開戰?”結果他一口氣就此回答了近10分鐘。這位政協新發言人表示,“如果日方在釣魚島問題上堅持錯誤做法,甚至出動自衛隊艦艇飛機,對中方艦機正常巡航執法進行干擾,造成擦槍走火這樣的事實,日本必須承擔一切後果”。日本朝日電視臺説,呂新華還説“在涉及領土主權的問題上我們絕不會退讓”,“在當前形勢下,重要的是日方必須停止一切損害中國主權的活動,特別是領導人不要再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美國合眾社則將呂新華的表態總結為一句話:“釣魚島是我們的”。

  “兩會前夕中國政協發言人展示對日強硬姿態,這非常罕見。”《日本經濟新聞》解讀説。文章還猜測稱,在中國,官方與媒體就記者會提問內容事先商榷很常見,因此呂的表態是中國政府向日本送出的強烈信號。“中國領導人今年1月接見了到訪的日本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但之後日中關係並未出現期待中的改善,因此對日本政府的不滿在中國政府內部積蓄已久”。香港《明報》説,政協2日記者會上,有日本記者在聽完呂新華表態後表示,“對中國新領導層對日態度發生重大轉變已不抱希望”。在日本雅虎網站上,一些網民指責中國“轉嫁責任”、“不講道理”。

  日本時事通訊社3日繼續關注兩會上傳遞出的更多涉日資訊。文章説,同樣身為政協委員的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和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3日都有涉日表態。前者對媒體説,中日對立現狀“令人心痛”,並稱“首先應是日本顯示出誠意,通過對話尋求解決方法”。他還表示,當前要加強危機管控,防止“擦槍走火”。崔天凱也表示“球在日本一方”,並稱“戰爭對哪個國家都不利”。《讀賣新聞》等日本媒體還熱議國臺辦主任王毅“被內定為下任外長”,稱他是中國屈指可數的知日派,“任命顯示北京對中日關係的重視”。

  日媒:奧巴馬曾私下批中國

  “據多名日美關係消息人士透露,圍繞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問題,美國總統在2月日美首腦會談中曾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稱‘我感覺是中國在加劇緊張局勢’,他還對日方冷靜、克制的應對表示感謝”。3日,日本共同社發佈上述“獨家消息”,並稱這是首次確認奧巴馬在中日島嶼爭端上有批評中方做法的具體言論。此前由於美方不願過度刺激中國,日美政府並未正式公佈兩國首腦如何談及中日島嶼爭端。

  “安倍與奧巴馬會面是在2月22日,現在才披露內幕未免有點馬後炮。”熟悉日本問題的中國資深媒體人陳言3日對《環球時報》説。他表示,安倍訪美前後,美國官方在表態中並未提及釣魚島,中國輿論大多認為安倍訪問成果有限,也許是為給首相挽回顏面,日本媒體宣稱奧巴馬私下批中國,但消息並未得到美方證實。

  共同社3日分析文章也説,對於如何面對中國,日美間仍存在溫度差,據日美關係消息人士透露,“在日本首腦會談前期協調中,日方就島嶼問題尋求美方合作,但美國國務院要求日方保持克制避免刺激中國,並未改變保持中立的態度”。

  事實上,共同社3日的爆料並不“獨家”。《日本經濟新聞》3月1日文章已披露奧巴馬接待安倍時的一些細節,如起初奧巴馬只想和他打個照面,在聽聞安倍有意讓日本加入TPP後對他態度大為改觀,會談時間從原定40分鐘延長到1小時50分鐘,超過去年野田訪問時1小時40分鐘的待遇。報道説,奧巴馬對安倍表示,“希望和平解決尖閣諸島問題引發的對立。良好的日中關係符合美國利益。日中對立是關係到地區整體穩定的問題。希望各方攜手應對”。文章稱,從這段話中可看出,美國真實想法有二:奧巴馬明確認為正在加劇緊張局勢的是中國;美國不希望在尖閣諸島問題上引發爭端。因財政困難,美國國防預算將遭大幅削減。在朝鮮問題上,美國也不能將中國變為敵人。

  3日引發日媒關注的另一個涉華新聞是日本觀光局公佈1月份中韓赴日旅遊人數統計,韓國遊客達到23.5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35%),創東日本大地震後單月最高紀錄。中國遊客則只有7.3萬人(同比減少48%)。共同社説,日本旅遊行業正為此傷透腦筋。日本《産經新聞》則爆料稱,華盛頓已要求臺灣不要學大陸派公務船到釣魚島海域巡航。

  美媒期待中日冷卻危機

  “克裏是不是應該先訪問中國和日本?”這樣的質疑昨天出現在CNN網站上,提出質疑的美國時事評論員扎卡裏亞説,與美國新國務卿首訪的歐洲和中東相比,中日島爭才是當前國際關係中最重大、最危險的演進。他同時認為,雖然奧巴馬的外交總體上是成功的,但缺乏對華關係的實質性進展始終是這一成功中的一項“真空”。扎卡裏亞在分析了中美過去幾年的相互猜疑後説,不論誰對誰錯,中美構建堅強的雙邊關係是確保亞洲走向穩定的唯一可持續道路,因此當克裏結束首次海外出訪回國,他應該立刻謀劃下一次出訪,目的地是亞洲。

  “中日島嶼爭端是個火藥桶,在為期4年的助理國務卿生涯中,我遇到過很多外交困境,但沒有哪個比這個更難。雙方外交官給人的感覺就是絕不退讓,絕不妥協。”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人報》説,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不久前曾如此感慨中日工作難做。他還説,由於中日勢均力敵,雙方如爆發衝突將是災難性的。華盛頓雖不想扮演調停人角色,但可為雙方“提供建議和幫助”。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日向中日提出建議:何不分享海底財富?文章説,達成類似的共同開發協議並非易事,美國與墨西哥經過幾十年談判,上個月才就兩國海上邊界如何開採石油達成共同規定,文章建議中日先以民間機構為代表開啟安靜或間接的談判,這樣即使失敗,官方也不至於丟臉。

  美國《旗幟週刊》的文章甚至認為現在已到了中日冷卻危機的時刻。文章稱,中日再採取任何對抗行動都會加劇誤判導致衝突的風險,這一局面不僅對中日美不利,對整個亞太地區也無益,中日攤牌將不可避免地打擊地區經濟。文章敦促中日雙方同時減少對釣魚島海域的巡航,並且同時在公共外交層面“停火”,文章甚至暢想局勢降溫後有可能出現創意性解決辦法,如中日同時放棄釣魚島主權,將該島設為國際自然和野生動物保護區。但文章也説,這只是一種假設。(李珍 王剛 青木 劉洋 柳玉鵬 汪析 陳一)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