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恕:中東反美浪潮與文化差異

時間:2012-10-11 13:25   來源:人民網

  文化差異與衝突之間並無必然聯繫,只有通過政治操縱才能銜接起來

  “文明的衝突”掩蓋的政治操控

  近期的中東反美浪潮讓美國決策者很困惑。但事實上,由侮辱伊斯蘭教先知和穆斯林引發的歷次抗議事件,都與美國國內對待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的態度密切相關。不過,這種相關性,並不意味著在西方和伊斯蘭世界之間出現了塞繆爾亨廷頓所説的“文明的衝突”。“文明衝突論”最大的問題,在於將文明或文化之間差異實質化、絕對化了。文明、文化之間的差異,並不會自動導致衝突或戰爭。對於文化或文明間差異的態度,才是産生相應政治後果的決定性因素。在中東和西方學術界及政界,一種常見的觀點認為,西方與伊斯蘭世界之間的文化差異是不可調和的。然而,同樣也有許多的研究成果指出,伊斯蘭教與民主等價值觀之間並無不可調和的矛盾。原因在於:其一,伊斯蘭教的經典文本並未直接否認民主,而且無論是《古蘭經》還是《聖訓》,都包含有一定民主成分的內容;其二,土耳其、巴基斯坦、黎巴嫩甚至巴勒斯坦地區的實踐經驗也表明,伊斯蘭國家同樣可以實踐民主制度,雖然它與西方民主制度有別。

  不是“文明的衝突”,而是對文化差異的政治操縱再次引起了伊斯蘭世界的反美浪潮。文化或文明之間的差異自古以來就存在,然而人們並沒有無時無刻處於“文明的衝突”之中。文化或文明包含了豐富的價值觀念、規範習俗、制度實踐等內容,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不同的人可以出於不同的動機在不同的時刻強調特定文化的不同特徵或層面。如伊斯蘭教或基督教這些宗教信仰,其間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矛盾,對於一些特定規範和原則的固守,可能會導致各種宗教原教旨主義的話語及實踐。而宗教原教旨主義的出現,毫無疑問是為了實現某些特定的政治目的,如凈化社會價值觀或推進政治動員以促進某項政治事業。在這一過程中,文化或文明之間的差異則被選擇性地利用。如果差異以刻板化、原型化,或扭曲、誇大等方式呈現,並構成對相關文化群體的蔑視、羞辱、傷害,那麼文化之間的差異就會引發矛盾與衝突。因此,文化差異與衝突之間並無必然的關係,兩者必須通過政治話語或政治操縱等方式才能銜接起來。

  危險與無序:西方眼中的異質文化

  西方屢次羞辱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的事件,反映了西方對異質文化的不尊重或恐懼。如何處理文化、政治體制、國家實力等方面差異是國際關係中的行為主體始終需要面對的難題。然而,截至目前,西方並未學會如何恰當地處理國際關係中的差異。因為在西方思想中,差異長期以來是一種産生危險、混亂、無序的主要因素。據此,西方對於差異的處理主要採取兩種方式:要麼認為差異是落後的代表並取消之,要麼尋找差異客體與西方文化之間的相似性以同化之。這兩種處理差異的途徑,被法國學者茨維坦托多羅夫(Tzetan Todorov)稱為處理差異的“雙重運動”手法,即差異轉化為落後,相似則為同化提供了理由。在面對伊斯蘭文化時,西方從十字軍東征到近年來的民主改造運動,雖然態度屢經變遷,但卻貫穿著其恐懼甚至厭惡伊斯蘭教文化傳統的主線,並不斷伴隨著為消除這種差異所做的嘗試。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西方國家內部不時出現的侮辱伊斯蘭教或穆斯林事件,只不過是西方面臨文化差異時的一種下意識反應。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在反恐戰爭中的著名演講——“要麼與我們在一起,要麼與恐怖分子在一起”,就是受上述思維影響的典型表現。但美國對伊斯蘭世界在反恐戰爭中的定位並不明確,美國等西方國家並未在恐怖分子與普通穆斯林之間進行明確的區分,從而導致了反對伊斯蘭信仰和穆斯林的情緒在西方發酵。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後,于2004年又提出了“大中東計劃”,該計劃明確把中東國家改造為民主國家作為美國的中東戰略。這其實反映了美國對於伊斯蘭國家的態度,即只有把“他們”的中東國家變得更像“我們”西方,美國才覺得安全。然而,小布希在中東侵略性地推廣民主的活動和繼續執行親以色列的外交政策,造成了黎巴嫩真主黨和巴勒斯坦哈馬斯等激進政治勢力上臺,並引發了反美情緒的高漲。在差異問題上,小布希政府中東政策的後果,帶來的不是西方與伊斯蘭國家差異的減少,而是雙方差異和矛盾的加深。

  奧巴馬政府的中東政策不同於小布希。通過從小布希中東政策的失敗中汲取教訓,奧巴馬政府曾意識到推進不同宗教間溝通和尊重的重要性。其標誌是奧巴馬2009年6月4日在訪問埃及時所發表的“開羅講話”。在這篇題為《一個新的開端》的演講中,奧巴馬表示伊斯蘭國家與美國必須終結“懷疑與不和”的惡性迴圈,以打造雙方關係的“新開端”,並呼籲世界各宗教和平共處。這種提倡宗教相互尊重的精神,體現了美國嘗試改變西方對待他者文化的態度和處理方式。然而,通過推動民主政治制度和市場經濟在中東地區的發展,以克服伊斯蘭世界的文化差異給美國帶來的麻煩,仍然是美國主導性的中東戰略。奧巴馬所説的理想主義,自然是實現民主政治、市場經濟在全世界的普及。

  如果美國政府和民間不改變對待文化差異的態度,反美抗議將不會停止。此次中東反美浪潮雖非美國政府的直接過錯,但美國政府對此也負有一定的責任。希拉裏雖然從官方層面對該影片進行了譴責,然而影片早在7月份就已出現在網際網路上,而奧巴馬的對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則批評奧巴馬政府未能有力捍衛“美國的價值觀念”。這些現象説明美國官方對侮辱和蔑視伊斯蘭教先知一事並未放在心上,意味著美國對於此次中東反美抗議浪潮出現的根源並未進行深刻反思。這也從側面反映美國對待文化差異的冷漠。可以預料,如果美國不改變官方和民間對待異質文化的態度和處理方式,那麼此次中東反美浪潮絕不是最後一次。(楊恕 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所長、教授)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