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大叔,看誰都是假想敵

時間:2012-09-29 11:0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日的臨近,奧巴馬與羅姆尼的口水戰愈發激烈,雙方更是不斷打出“中國牌”。羅姆尼在最近一條競選廣告中抨擊奧巴馬7次拒絕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聲稱他的對華政策讓美國付出了“兩百萬工作崗位的代價”。奧巴馬也不甘示弱,不斷指責羅姆尼虛偽,稱他直到去年還一直在從中國的投資中獲利。

  近些年來,中國早已成為美國總統大選中候選人的必打之牌。美國媒體稱,美國政治中存在一條鐵律:敲打中國不會犯錯,尤其是在目前民調顯示美國公眾普遍認為中國的“不公平經濟競爭”導致美國就業機會流失的背景下。英國媒體則評論説,美國對中國的恐懼已經滲入美國總統競選活動,以某些令人驚訝的方式塑造了公眾的恐懼心理。

  事實果真如此嗎?中國這個“假想敵”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有人説,美國是一個需要敵人的國家,美國的戰略文化就是製造敵人的文化。美國總是不斷樹立敵人,然後按照美國的意願改造或消滅之。縱觀美國的發展史,你會發現這樣的説法不無道理。

  冷戰時期,美國的敵人是蘇聯。冷戰結束後,美國開始了尋尋覓覓。無論是所謂“邪惡軸心國”還是所謂“擁有或者正在開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家”,無不是美國在主動尋找敵人。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日本曾一度扮演美國的假想敵角色。之後,陸續出現了薩達姆和本拉登。而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美國的目光開始追隨這片古老又充滿活力的大地。

  布熱津斯基在《大抉擇》一書中強調:美國的國際地位是由我們這個時代兩項重要現實造成的——美國全球霸權的空前強大和全球相互影響的前所未有。美國的空前強大和沒有制衡者,更鼓勵了美國的“樹敵”慾望,它成為美國外交用來保護自身強大地位的一把利器。

  的確,美國對樹敵的熱愛可以理解為美國對自身的鞭策。正如如今甚囂塵上的“美國衰落論”一般:在某些人口中或者筆下,中國的崛起伴隨著美國的衰落,此消彼長間,恐懼與敵意漸生。然而,美國的相對衰落並未改變其世界第一的雄厚實力,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實,無論是“美國衰落論”還是“中國威脅論”,都像是在給美國敲警鐘,使其時刻保持警惕,實現其“世界第一”可以韆鞦萬代的夢想。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