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別差異明顯
阿拉伯各國利益訴求不同,追隨或抵制美國的程度也就不同。2011年之前,美國苦心打造了一個主要由埃及、沙特等地區大國組成的溫和派陣營,這些國家接受美國援助、協助美國反恐、保持與以色列的和平,成為美國中東戰略的重要支柱。另一陣營則是敘利亞、蘇丹、黎巴嫩真主黨、巴勒斯坦哈馬斯等偏激進的國家和組織。它們反對以色列,與美國也多有爭執。2011年中東地區政治局勢動蕩後,溫和、激進的陣營之分不再如以往那麼明顯:未來埃及無論何種勢力主政,都將拉開與美國的距離;敘利亞政權則深陷危機,激進陣營面臨重挫。
當前,美國的盟友主要是海灣國家。它們依賴美國保護石油出口、抵禦伊朗威脅。近年來,海灣諸國不斷向美國購買先進武器,甚至籌劃建立海灣導彈防禦體系,對美國的安全依賴有增無減。但海灣國家也是保守的君主制國家,對美國倡導的政治改革十分反感。海灣以外的阿拉伯國家,在經濟上仍然渴望美國的貿易、援助和技術。但在政治、外交、安全等領域,其獨立性逐漸增強,不希望美國隨意干涉內部事務。
變局擺脫依賴
在敘利亞問題上,阿拉伯國家與美國關係的兩面性再次凸顯。整體而言,阿盟一度提出對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十分不利的“阿拉伯倡議”,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口徑幾乎一致;但近期舉行的第二十三屆阿盟峰會又有所“回擺”,將主基調定在支援聯合國和阿盟聯合特使安南調停、實現和平政治解決上,與西方立場拉開了一定距離。海灣國家與西方在推翻巴沙爾政權上展現了緊密的聯繫,但其他阿拉伯國家並不希望敘利亞遭過度干預而出現亂局。目前,以美國為主導的西方國家既要“倒巴”,又不願親自動手,而阿拉伯國家既希望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對敘施壓,又不願外部軍事介入。這種局面其實是阿拉伯國家長期缺失獨立外交戰略的“後遺症”。
從中東地區格局看,阿拉伯國家有著共同的競爭對手伊朗,因此需要美國幫忙遏制伊朗;同時阿拉伯國家也有著共同的敵人以色列,因此對親以護以的美國仍將不滿。阿拉伯國家對美國既愛又恨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觀。但過去的一年是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美國擊斃本 拉丹,從伊拉克撤軍,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度降至不足15%,阿拉伯大變局則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美國輸出民主價值觀的熱情。美國在中東的利益和存在都呈緩降態勢,這或許是阿拉伯國家養成獨立外交戰略、逐漸擺脫對美依賴的一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