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華盛頓當地時間3月20日,美國商務部作出裁決,認定中國輸美晶體硅光伏電池等三類産品存在傾銷或補貼行為,基本為美國後續針對這些産品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雙反”)掃清了道路;當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日落復審裁定,繼續維持對中國輸美金屬硅徵收反傾銷稅;而在3月19日,美國商務部剛認定中國輸美鋼制車輪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
前不久公佈的海關統計顯示,2012年1月我國出口下降0.5%,進口下降15.3%。2月份,我國的出口情況仍不見好,出現了較大的逆差。作為全球貿易依存度較高的大國,進出口“雙降”,以及逆差增加的局面,不是什麼好現象。而在此背景下,美國方面連續對中國産品發起“雙反”和“337調查”,猶如雪上加霜。
美國人的做法,具有極壞的示範作用。比如,歐盟已經準備推出一項旨在修改現有歐盟政府採購協定(GPA)的提案,這一可能涉及3520萬歐元的公共採購合同訂單,將把中國排斥在外。此外,歐盟、日本還跟在美國後面,就“中國稀土出口限制措施”向世貿組織提出訴訟,試圖增加在與中國日益升級的貿易爭端中的籌碼,迫使中國在此問題上就範。
人們發現,鋼制車輪、光伏産品,甚至稀土,都不是什麼至關重要的産品。在這些産品上挑毛病,其實與所謂的“傾銷”、“補貼”關係不大,與奧巴馬所謂“恢複製造業”、“增加就業崗位”也沒什麼關係。事情很清楚,西方國家正掀起一輪貿易保護主義之潮,不斷設置各種壁壘,製造各種摩擦。其目的在於,在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無力,市場需求陷入低迷的階段,當中國保持出口穩定增長的壓力在增大的時候,西方國家需要借助不公平的競爭戰略,導致國際貿易環境惡化,使中國的外貿形勢更加複雜,愈發嚴峻。
面對複雜嚴峻的形勢,我們如何應對?除了樹立信心,我們還應該採取什麼具體措施?
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中國産業仍具備較強的競爭力,中國製造的産品不可能輕易被取代。讓現有的産品升級換代,讓“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的産品不斷投向市場,是保持貿易優勢的基礎。其次,我們知道,目前中國佔全球貿易市場的份額僅11%,其中對美歐日韓的貿易就佔一半以上。如果加快對俄,對中亞、東南亞以及對非洲、南美洲等市場的開拓,貿易增長還有很大的空間。第三,“走出去”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了。而且,除聯想、三一重工那樣的大企業之外,中小企業走出去的必要性不容忽視。我們需要用“外線作戰”的方式迂迴突破,取得國際貿易大範圍的主動權。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必須立足國內,以“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中部崛起”等戰略為龍頭,以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為方針,一方面努力解決國內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一方面依託創新積蓄實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
毫無疑問,要完成上述任務,必須做好制度安排、政策設計,必須深化改革。這是一種挑戰,是為了應對外部挑戰必須做出的自我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