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民眾福利 希臘期盼“突圍”

時間:2011-11-14 15:16   來源:新華網

  ■ 聲音

  歐債危機並非福利國家危機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政治學院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科林海伊(colin hay)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當前的歐債危機並非一場福利國家的危機,這只是一個並不完善的單一貨幣體制的危機。它是那些經濟不夠發達,而且不能自由調節貨幣匯率的南歐國家的危機,這些國家的市場競爭力比西北歐國家脆弱很多。看看北歐國家,沒有一個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

  單一貨幣體制有缺陷

  科林海伊認為,歐債危機的最關鍵問題不僅僅是歐元貨幣政策的失敗,而是其體制固有的缺陷,即如何在多個經濟體之間協調單一貨幣政策。這場全球危機徹底暴露了歐元區這個弱點。如果歐洲中央銀行允許希臘本國貨幣可在國際匯率市場中自由流動,希臘的出口商品就可以自由降價或漲價,從而符合市場要求,就不會出現如此之負債危機。

  在其看來,希臘債務危機受到一個被人為定高的貨幣價值所拖累,而那恰恰是被西、北歐經濟實力強盛國家所推高的,尤其是德國。希臘在當初加入歐盟和經濟貨幣聯盟的準入門檻太低了,是其他任何新加入歐盟國家從未敢想的低標準。在全球經濟危機大環境下,歐元區已印證了歐洲目前還不適合實行單一貨幣體制,這源於國家實力的差距。與此同時,“我不認可對希臘福利制度的批判。” 有些人認為這是福利國家的弱點,這是不正確的,因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已證明了福利國家依然堅挺。

  削減開支會抑制增長

  針對希臘是否會破産,歐元區一些國家現在忙於削減開支是否有利於解決債務危機的問題?科林海伊分析説,希臘是否會破産,要取決於義大利對危機的處理程度。如果義大利也陷入目前希臘這種垂死狀態,那麼目光就會轉移到義大利身上,希臘會有喘息之機。然而目前各國應對危機的方法都是削減開支,但這只能是應急,會産生很多不良後果,例如會減少市場需求,並進一步抑制經濟增長潛力,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惡性迴圈。(記者 王曉楓)

  ■ 對話

  “歐洲需求下降殃及中國外貿”

  專家扈大威稱希臘總理易人難以解決該國債務危機

  出生於政治世家的帕潘德里歐辭去希臘總理之職,歐洲央行前副行長帕帕季莫斯“眾望所歸”,出任希臘新總理。總理易人,能否改善經濟和社會局面日漸困窘的希臘的處境?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扈大威認為,希臘現在的問題是借了很多錢還不上,換一個人當總理,希臘兜裏還是沒錢,依然無法解決問題。“如果一個人兜裏有幾千億真金白銀,能還債就能解決問題,沒錢只能按照外界的要求來做。”

  希臘違反財政紀律

  新京報:希臘危機是如何産生的,除了“寅吃卯糧”,是否還有其他的原因?

  扈大威:希臘問題主要還是自身財政上的先天不足導致的。在其加入歐盟時,國內財政就不達標,只是通過在賬目上進行了一些表面的加工。加入歐盟後,希臘融資成本很低,便於其大量借貸度日,這種行為實際上不符合歐盟的財政紀律,希臘因此出現目前債臺高築的局面。

  新京報:歐盟拯救希臘,是否可以理解為歐盟在自救?倘若希臘崩盤,歐元區將具體受到怎樣的衝擊?

  扈大威:歐盟拯救希臘實際上的確是在自救。希臘加入歐元區後,發行大量債務,而歐元區很多核心國家的銀行將這些債務大量購入。因此,希臘的問題跟法國、德國這些銀行聯繫非常密切,一旦希臘出現債務違約,對整個歐洲的銀行業、金融體系都會造成很嚴重的連鎖性衝擊。而銀行業出現問題,會影響資金流動性,整個市場信心會遭受打擊,正如當年雷曼公司的倒閉一樣。

  原來歐盟一直不敢下決心對希臘的債務進行減記,正是擔心會引起連鎖反應。因此歐盟必須先給銀行注資,提高資本充足率,提前做好準備,穩固銀行業,在救助基金規模增加後,才能對希臘債務問題做出實質性的處理。

  “歐元區不會解體”

  新京報:倘若歐元區經歷重創,那麼會對歐洲一體化的理念和實踐造成何種打擊?

  扈大威:現在媒體總是在談論歐元區解體的問題,然而這種可能性事實上非常小。因為歐元區國家現在找不到替代方案,這些國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不可能走回頭路。歐元區內的任何一個小國,例如希臘,一旦選擇退出歐元區就意味著它必須重新使用以前本國的貨幣。倘若如此,這種貨幣對歐元的匯率會大幅度貶值,而他們現在所有的債務都是歐元債。

  換言之,這些債務的規模會急劇放大,那麼歐盟提供的資金援助和制度保障會蕩然無存,這是不可想像的。

  新京報:自身勒緊褲腰帶,節省開支,同時依靠外部的“金援”,希臘走出困境的可能性多大?經濟恢復增長的過程中會有怎樣的變數?

  扈大威:希臘要擺脫債臺高築的困境可能將經歷一個中長期的過程。歐盟在解決債務危機時過分強調短時間內實現消除財政赤字,經濟緊縮的力度有點過大。

  希臘現在處於兩難的境地,如果不削減開支,減少赤字,公共債務會越來越多。但如果希臘在短時間內實施大規模財政緊縮會影響國家經濟增長,國家經濟得不到增長自然會影響其還債能力。其實,希臘短時間內還是應該力求促進經濟增長。

  希臘本身競爭力不足,加入歐盟後,公民福利大幅度提高,但勞動生産力又跟不上,同時缺乏單獨的貨幣政策和獨立的貨幣調整,競爭力一直在下降。在對外貿易上,希臘無法與其他國家競爭,本國嚴厲的財政緊縮政策又導致國內需求萎縮,看不到經濟上的亮點。

  “中國可借IMF發力”

  新京報:歐債危機對中國有何影響?

  扈大威:歐元區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歐洲實施嚴厲的財政緊縮政策,必然導致國內需求的下降,對中國的對外貿易會産生影響。

  新京報:中國是否應該對希臘或歐洲伸出援手?

  扈大威:歐洲這些國家都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如果歐洲出現嚴重的財政和金融問題,首先應該由歐盟來解決歐元區國家的問題。第二個渠道是各國應該在IMF框架下解決問題,中國可以在IMF的框架下發揮自己的作用。(馮中豪)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