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不該捲入的風波

時間:2011-08-29 13:42   來源:人民網

  世行表態使糾紛引起世界輿論關注

  對於萬谷湖的開發,按照一些居民和非政府組織的説法,開發商的施工導致湖水水面上升,使當地居住環境日益惡劣。國際人權組織“住房權與驅離中心”區域主任羅蘭在接受法新社記者採訪時説,蘇卡庫公司通過把細沙和泥漿抽進湖邊居民的家裏,強行佔領他們的家園。柬埔寨居住權利行動小組表示,開發公司對居民進行恐嚇,居民的合理賠償要求被拒絕。

  而世界銀行8月初的一次表態,更使萬谷湖土地糾紛引起世界輿論的關注。世行的這份聲明表示:在柬埔寨解決萬谷湖大批住戶遭迫遷的糾紛之前,世行將不再提供新貸款給柬埔寨。有當地媒體認為,柬埔寨政府正是迫於世行的壓力,才最終做出了將部分土地劃歸居民的決定。

  本報記者在金邊見到了世界銀行駐柬代表樊啟淼,他表示,由於處於世行與柬政府關係敏感時期,他不能接受任何媒體採訪。但是樊啟淼説,世界銀行每年向柬埔寨提供約1億美元的援助,佔柬埔寨所有外援的10%左右,主要用於發展醫療、教育、道路和政府管理系統等,世行將進一步審議下一階段對柬援助計劃。

  柬埔寨總理府發言人帕西潘則表示,柬埔寨對世行的做法十分不滿,作為援助項目的合作方,世行和柬埔寨都沒有權力無故中止合作協議。金邊市政府的一位官員告訴記者,政府對萬谷湖開發相當重視,專門由一名副首相級的官員負責協調有關工作。儘管湖區居民的住宅基本是違章建築,但開發公司還是給予補償,萬谷湖開發項目是促進該地區發展的一件好事,此前出動警察拆除部分住房屬於清理違章建築,是合法行為。

  中國企業走出去要研究當地法規行規

  長期生活在金邊的華人王先生告訴記者,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應該是柬埔寨不完善的土地制度。柬政府將萬谷湖土地交由企業開發,激化了涉及多方的土地糾紛和政治矛盾,也將參與投資的中國公司捲入其中。根據柬埔寨人權中心發佈的一份《2007—2011年柬埔寨土地糾紛統計報告》顯示,4年來,柬埔寨全國一共發生223起土地糾紛案,涉案的糾紛面積達國土面積的5%,受到影響的人數為76萬人,其中金邊最為嚴重,佔所有糾紛的10%。

  隨著“走出去”戰略的推進和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的建成,中國投資在東南亞尤其在柬埔寨、寮國、緬甸等國的影響不斷增大,但由於當地複雜的政治經濟利益糾葛,中國企業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不斷引發諸多議論。

  在柬埔寨,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其最大外資來源國。截至2010年,中國對柬投資協議金額超過77億美元,主要集中在水力發電項目、河流港口建設、灌溉系統和輸電系統等方面,普遍獲得好評,但是萬谷湖項目糾紛將中國投資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柬埔寨中國商會副會長胡金林對本報記者表示,作為不發達國家,當地政府更傾向於追求引進外資、促進經濟快速發展,而往往會忽略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對民眾造成不利影響,使其對投資企業産生對立情緒。而一旦有中國公司參與其中,又勢必會引來對中國因素的關注。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一些西方媒體總是會“深入挖掘”一些東南亞項目中的中國因素,加以放大和炒作。

  柬埔寨經濟發展研究院專家納塔察認為,中國企業應該在進入柬埔寨後通過跟蹤新聞、諮詢經濟學家、體驗社區生活來了解當地社會,並且在赴柬投資之前進行獨立的社會和環境影響評估,避免在投資過程中與當地社會産生衝突,對雙方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

  柬埔寨冠霖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啟秋告訴本報記者,柬埔寨的各個政治勢力都掌控媒體資源,常會抓住小事大做文章,甚至故意抹黑對方,以達到政治目的,即便是當地公司也難免陷入糾紛。由於媒體不敢抨擊百姓歡迎的基礎設施項目,一些商業項目更容易成為炒作對象。因此中國海外投資應該多加小心,避免踩上地雷。

  對於準備到國外創業的中國企業,胡金林表示,除了分析當地經濟規模、商業成本等因素外,還要很好地研究法律法規,更要深入調研當地行業行規。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