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淩晨,《變形金剛3》開始在中國上映。而這部電影中植入了4個中國品牌,則成為世界範圍內的熱門話題。
4個中國品牌一齊亮相一部美國大片,這是頭一次。以往,從《功夫熊貓》中的中國傳統理念,到《阿凡達》哈利路亞山的原型張家界,再到《功夫熊貓2》的成都秀麗風景等,中國元素在美國電影裏雖頻頻顯現,但僅限于功夫、風景和西方人眼裏的中國傳統等。至變形金剛系列,中國元素則衍化為實實在在的中國品牌,這一轉變,意味深長。
中國品牌植入代表西方主流價值觀的好萊塢大片,意味著中國製造在開拓國際市場上邁出了一大步。
這一步,源於中國品牌尋求全球認可的強烈願望與不懈努力。20多年來,“中國製造”風行全球,但給人的印像是低端、廉價;中國企業雖然實力日漸雄厚,但難脫“為他人作嫁衣裳”的代工形象。以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影響全球,成為眾多企業家的夢想。為了圓夢,他們不斷致力於提高産品品質,打造優質品牌,塑造企業形象。近年,不少中國企業開始有意識地利用外國主流媒介,擴大國際知名度。事實證明,融入對方的語境和情境,用對方所熟悉的話語方式進行巧妙傳播,最易收到較好的傳播效果。中國品牌植入《變形金剛3》後引起海外知名媒體關注,即是一個典型案例。
有人説,這沒有什麼了不起,有錢就好使。實則不然,凡在“走出去”過程中遭遇挫折的中國企業都知道,進入歐美市場尤其是闖入高端領域,不是有錢就能長驅直入的。企業有資金沒品牌,有品牌沒影響,有影響沒形象,照樣被拒之門外。4個中國品牌同時植入《變形金剛3》,一定意義上説明國際市場對中國品牌的日漸認可。
這一認可與中國經濟總量奇跡般攀升至世界第二分不開,與中國企業努力“走出去”、“走進去”的奮鬥分不開,與中國經濟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的強勁表現分不開,與未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更分不開。
近年來,當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吉利收購沃爾沃……中國並購活躍世界,西方國家家庭日漸離不開“中國製造”時,世界驚呼“中國製造來了”。面對中國崛起,西方人正經歷著複雜的心路歷程:從排斥到接受,從質疑到肯定,從猜忌到釋然,從抨擊到欣賞,從欣賞到合作。最終,一個共識日漸達成,並深入人心——即攜手中國就會攜手未來。
然而,我們不難發現,電影中吸引眼球的主力,仍是西方國家高檔奢侈品和先進的武器。中國的服裝、電視機、個人電腦等日常用品,僅在其中作為配料。這是世界産業分工鏈條在電影中的重現。
差距代表潛力,中國品牌要取得更大影響力、更高美譽度,還得苦練內功。中國政府也需要從旁幫持。怎樣借助國際主流傳播通道,通過國際通行做法,傳達中國聲音,塑造中國品牌的形象,還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