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沒震倒的學校“震到了”

時間:2011-05-03 14:49   來源:新京報

  日本也有“多難”、“興邦”這樣的詞,前首相吉田茂曾説:“幾乎每個村莊最好的建築物,就是那裏小學的校舍。”

  日本大地震發生不久,國內就有很多媒體報道災區學校,説災區的中小學不但沒被震倒,還能當災民庇護所。這幾乎是眾所週知的事實。當我和國內朋友説要寫寫學校時,朋友説有什麼可寫的?我告訴她,如果你親眼看見那些沒被震倒的學校,你會被震到,比如4月19日下午。

  那天,我去一所離海大約5公里的學校,遠遠看見兩棟孤零零的樓,走到近前發現一個石碑,下面放著各種筆、籃球、玩具和鮮花。這就是傳説中的石卷市立大川小學。3月11日,學生放學瞬間,地震來襲,還沒來得及往高處跑,海嘯尾隨而至。校長因為那天休息倖免,等他趕到時,山坡上到處是屍體,13個老師遇難,108個孩子中的74個被卷走。我和同行的中國朋友在碑前鞠了一躬,抬頭看周圍,卻沒發現一棟民宅,朋友説都被沖走了。

  在災區幾天,我經常看到房子疊著房子,輪船停在路邊,鋼鐵彎曲著,但這所學校經過地震海嘯,還能立在海邊。那一刻,我終於明白了日本人的“什麼都可以倒,學校不能倒”的意思。

  之前一天,我還去了一個叫女川町的小城。當地朋友在廢墟裏找到一頁紙,女川保育所的班報,昭和六十年也就是1985年製作,班報上有太陽、向日葵,還記有幼兒園生活。可能因為這頁紙的珍貴,主人一直帶在身邊,直到2011年3月11日海嘯來襲。那一天,女川町有800多人遇難。中國朋友將那頁紙小心攤開,借著日文裏的漢字,我大致明白了主人年幼時的一段生活:9日,乘涼晚會;12日,避難訓練;24日,看幻燈片;30日,生日晚會。也不知年幼時的避難訓練,有沒有幫到他。

  朋友説,日本人從幼兒園開始,就有各種避難演習,他們的演習非常認真,絕不會搞成演戲,演習會持續到小學和中學。這也是日本人恐懼至極,也有秩序的原因。

  可以説,在海嘯之前,日本人已經做好所有準備,不僅是演習,還建設了堅固的建築。儘管很多建築被沖走,但倖存的一定是學校,倖存的學校會繼續庇護災民。我去過的石卷市住吉中學,就住了200多個災民,經歷生死時速的日本人或躺或坐。

  在這所學校,我看到自衛隊隊員給災民淘米做飯,其中還有個大男孩來自大連,加入了日本國籍,加入了自衛隊;志願者們鋪好塑膠布給災民泡腳,笑聲傳出很遠;一個老太太笑著説,“海嘯雖然來了,櫻花還是開了”,“心裏越是痛苦,內心越是微笑”,這讓和我同行的朋友差點兒掉淚。

  也是在這所學校,一對老夫婦咒罵菅直人和政府效率太低。而低效率又不可避免,當地公務員死了三分之一,日本朋友説有棟辦公樓不夠結實被沖掉了。在女川町一所半山腰的中學裏,我還看到邀請我的世川日中友好基金上級財團的工作人員為遇難和失蹤者家屬發放慰問金,每人五萬日元,不用舉鈔票,沒人問細節,相當有尊嚴。

  當地朋友幾次説起,如果只有地震不會死那麼多孩子,他們幾乎都是被海水卷走了,所以家長們不會恨任何人。《南方都市報》報道説,自2001年以來的10年內,日本共發生了芮氏6.5級以上地震18次,累計死亡人數113人,但無一中小學師生因校舍倒塌而遇難。2004年新潟中越大地震中,災區250多所學校沒有一棟倒塌,嚴重的也僅是梁柱出現裂痕。相反,位於7級地震震中的學校,當日就接納了4萬餘名災民。

  報道還説,日本人除了日常有防災訓練,更重要一點是從每次大地震中吸取教訓,逐年加固校舍,最終將學校尤其是中小學建成最堅固的庇護所。日本也有“多難”、“興邦”這樣的詞,前首相吉田茂在1967年出版的《激蕩的百年史》中説:“日本為了興邦,大力普及教育,幾乎每個村莊最好的建築物,就是那裏小學的校舍。”文部省的一份文件提及加固校舍時寫道,因為“學校是承擔著日本未來的孩子們託付生命的地方”。而按照日本人“多難興邦”的邏輯,他們下一步可能會考慮海嘯來了怎麼辦。(林楚方)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