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融中心 上海如何趕超倫敦

時間:2010-05-25 13:26   來源:新華網

 

外灘“金融牛”

 

  5月中旬上海外灘剛剛落成一尊紅銅色的“外灘金融牛”雕塑,與其隔江相對的,是上海最富活力的陸家嘴金融區。陸家嘴和外灘是上海的金融機構聚集地,而外灘曾是整個遠東的金融中心。儘管歷史不再,上海重返國際金融中心的步伐從未停歇。

  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真正啟動是在1983年中國人民銀行獨立和二級銀行體制的建立。1992年十四大報告中首次提到要把上海建設成國際金融中心。自此之後,上海在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又似乎步履維艱。

  過去10多年,上海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股票市場、銀行間市場和債券市場、外匯市場、票據市場、期貨市場、金融期貨市場、黃金市場紛紛落戶上海,上海成為全球要素市場最集聚的城市之一,其中股票和期貨等多個市場或品種的交易量已位居世界前列。按市值計算,它擁有全球第二大的股市,僅次於紐約。

  上海也已經成長為中外金融機構的盈利中心。上海銀監局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6月末,在滬外資法人銀行已達19家,在滬外資銀行各項資産總額約佔全國外資行的57%,而盈利約佔71%。

  然而,“上海很多方面可能有點力不從心,因為很多決策主動權是在國家層面的,上海空間比較小,比如只能在吸引人才等一些領域打開局面。”一名曾經為上海三個中心(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航運)建設做決策的政府智囊如是説。

  特別是近幾年,一些金融創新産品上海反而落後於國內其他城市,顯見的如——2008年初OTC已經在天津推出,而現在上海進展緩慢。在現實層面,國內一度出現上海、北京、天津爭奪金融中心的局面。

  根據倫敦政府去年3月初公佈的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顯示,上海僅排第22位,而香港排名第3位,在影響金融中心發展最重要的多項競爭力因素中,上海排名仍較為落後。在倫敦方面評比的體系中,包括金融發展環境、人力資源豐富程度、市場準入情況、基礎設施建設、整體競爭力等諸多評價指標,除基礎設施外,上海均排名較低。

  曾有觀點認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難有實質性啟動,一個關鍵原因在於金融政策主動權掌握在國家層面,而缺乏國家層面的實質性機構來推動上海金融中心建設。而且由於“一行三會”以及多家國有金融機構,對地方實行垂直領導,互相間溝通協商成本很高,往往很難形成統一意見,在上海建設金融中心過程中必然存在溝通難的問題。

  為此,上海方面多次呼籲加大上海在金融政策上的許可權,而國家也曾將央行第二總部搬到上海,但由於“一行三會”中的“三會”,以及四大國有銀行沒有跟進,對上海帶來的政策效果並不明顯。這就造成了上海處於較為尷尬的境地,在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産品、金融業務等領域,上海只能大力吸收國外金融機構和金融人才上下功夫,而其他領域則受限較大。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當口,國家層面出臺政策全面支援上海金融中心建設,並明確了以發改委牽頭其他部委參與的協調機構。在國家層面的協調機制下,將明確地方政府各部門的職責,進一步健全地方層面的領導機制。例如,上海要具體實施各項政策時,除了上海市政府的領導外,還將聯合一行三會的派出機構一起推進。

  在過去一段時間內,中國宣佈了一系列的股市改革措施,以求上海股市更接近倫敦、紐約和香港。中國監管機構推出的融資、融券交易和股指期貨——這三種工具將幫助交易者獲利於下跌和上漲兩種走向的市場。這些改革措施對中國資本市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更是為實現上海到2020年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而出臺的最新舉措。

  不過,上海在十年內超越香港或倫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