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刊文指出,陳水扁推行“入聯公投”使美臺關係急劇下降,從相互不滿發展到公開對仗。布希政府已在兩周之內連續三次對陳水扁進行批駁,語調一次比一次嚴厲。
尼格羅蓬特于8月底以美國務院第第二號人物的身份出面告誡陳水扁不要“單方面改變(臺灣)現狀”,但仍委婉表示美臺之間可在“友誼框架內討論”問題。後來白宮高級官員韋德寧乾脆聲稱“臺灣和中華民國都不是一個‘國家’”,將“入聯公投”的基礎連根拔掉。
9月11日,負責東亞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柯慶生則以更為嚴厲的語調斥責陳水扁,認為“‘入聯公投’居心不良”,“潛在的危害相當大”。不但明白無誤地要求臺灣當局承擔嚴重後果,而且第一次表示“期盼臺灣民眾發揮智慧,認清“入聯公投”對臺灣的危害性。
文章認為,如果以中國大陸表達方式來解讀柯慶生的話,這就是從“寄望于臺灣當局”轉向“寄望于臺灣人民”。意味著美國已經深感陳水扁不可救藥,必須把他甩開,而直接對臺灣人民曉以利害,喚醒他們不要再盲從陳水扁去闖“臺獨”的紅線了。
美國的幾種選擇
美國跟陳水扁打了七、八年的交道,對其兩面三刀與陰險狡猾深有所感。陳登臺之初急需美國扶持,假惺惺地承諾“四不一沒有”。一旦大權在握,就開始對華府“老闆”陽奉陰違,不斷玩弄花招,得寸進尺地往“臺獨”路上衝刺。
隨著任滿下臺的期限越來越近,陳水扁就越急不可待地要以挑撥族群,抹黑政敵,製造兩岸緊張,掩蓋民進黨的執政無能與舞弊叢生,以騙取民眾務使民進黨繼續當政,妄想借此解除他將來可能遭“司法”追究的後顧之憂,而把“入聯公投”當成他免於沒頂的最後一根稻草。
陳水扁的所作所為,不但嚴重危害臺灣利益,把臺灣人民往火坑裏推,而且也觸犯了美國必須堅守的“一個中國”政策的底線,損害了中美兩國經濟上相互依賴與進行戰略合作的共同利益,以及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利益。因為陳水扁的“入聯公投”無異於改變臺灣現狀與宣告臺灣“獨立”,決不能被大陸所容忍。一旦臺海發生衝突,美國必然面臨是否捲入的兩難決定。
因此,保臺必須棄扁,只有棄扁才能保臺。柯慶生所説的美國“不能讓臺灣決定我們的立場”,就是美國決不再受陳水扁的擺弄,要在陳水扁下臺之前就與之切割的一種政策宣示。
那麼美國的棄扁保臺會採取什幺行動呢?以筆者之見,可能包含以下幾種選擇:
一、繼續對陳水扁施加壓力,並動員臺灣朝野各方力量來阻止“入聯公投”付諸實施;
二、近期內降低美臺雙方進行溝通的層級,以顯示對陳水扁的冷漠;
三、與北京保持溝通進行共同努力遏阻“入聯公投”;
四、在9月下旬的聯合國大會上公開反對臺灣“入聯公投”;
五、對與臺灣建交的中美洲與非洲小國施加壓力,動員它們撤回支援臺灣公投的決定;
六、明裏暗裏支援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使之成為民進黨內對陳水扁的平衡力量。
實際上,美國的嚴厲態度已經使陳水扁與民進黨,以及臺灣朝野産生影響。過去“兩國論”的鼓吹者李登輝已譴責陳水扁當政七年來一直在“騙人”。曾被陳水扁任命為“行政院長”的國民黨將軍唐飛聲明反對“入聯公投”,決定日內建立一個臺灣第三勢力的組織。臺灣民眾識破陳水扁花招的人已經越來越多。
臺灣對美國有戰略意義
甚至已被選定為民進黨候選人的謝長廷,在陳水扁的喧囂聲中故意保持沉默,也反映出他在最近訪美之行中已經摸到美方的意圖。他之有意與陳水扁拉開距離,是為明年臺灣選舉中的表現留有餘地。美國決定在此時此刻棄扁,也許其目的正是為了事先給謝騰出某種政治空間。
文章指出,臺灣對於美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美國需要保留臺灣與大陸的現狀,這在相當長時期內不會改變。陳水扁正是出於這種考慮,才敢於對美國一再進行政治勒索,把華盛頓當作一張永遠可以使用的空白支票。但是他弄巧成拙玩過頭了,以為美國必須把他當作寶貝來對待。
如果説,過去李登輝因為拋出“兩國論”而得到了“麻煩製造者”的惡名,那麼陳水扁現在膽敢向美國老闆橫衝直撞,已經超過了李登輝而成為懸在臺灣人頭上一顆災星。當美國人決定要把他拋開的時候,“入聯公投”只是一場夢的時候,他才會真正感到自己的價值最後不過是等於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