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務到了“見光”的時候了

時間:2013-07-30 10:13   來源:中國網

  國家審計署28日發佈消息,根據國務院要求,審計署將組織全國審計機關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本次全國性審計工作將於8月1日起全面展開,全國審計機關將對中央、省、市、縣、鄉五級政府性債務進行徹底摸底和測評。

  而在此前,路透社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江蘇將陷入債務噩夢?”的文章,展示了江蘇這個經濟大省,目前也正經歷債務大省的艱難時刻。

  雖然相關專家、學者對此提出質疑,認為路透社的報道有點誇大其詞、以偏概全。但是,國家審計署組織的這次地方債務大檢查,卻似乎又為路透社的報道作了某種注解。

  眾所週知,政府債務並不僅僅只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和社會問題。因為,政府債務問題處理不好,會對社會産生嚴重震蕩和衝擊。近一段時間以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底特律政府破産一事,就是由政府債務引發的,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覺。

  雖然從理論上講,政府債務也有一個所謂的“警戒線”,亦即沒有突破這條“警戒線”,就認為是安全、風險可控的。實際上,“警戒線”也不能一概而論,市場化程度較高,各種規範和約束較多的國家,只要不突破“警戒線”,一般還是不大可能發生風險問題的。相反,市場化程度不高、各種規範和約束較少的國家,就不能完全用“警戒線”來分析和判斷了。更多情況下,要看債務的形成速度、形成過程、債務的結構、償債能力、新債務的形成情況以及政府對待債務的認識和態度等進行衡量。。

  對中國來説,單純從債務總量以及佔GDP的比重來看,確實沒有超過國際公認的“警戒線”。但是,中國地方債務的形成速度、形成規模以及地方政府對待債務的態度來看,問題可能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首先,地方債務大多是在金融危機以後形成的,也就是説,形成的時間很短、速度很快。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很難形成聯動和配套的債務償還機制。事實也充分説明,中國的地方政府,對如何償還債務,是沒有多少研究和思考的。更多的是將責任推給了未來,未來的政府及其領導,未來的百姓,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

  而每一屆政府及其領導,都把利益集中到自己任職的這段時間,而將責任全部推給以後的政府與官員,總有一天,會出現扛不動、拿不穩的時候。那麼,債務危機是否就會立刻爆發呢?由債務危機引發的各種社會矛盾也會立刻爆發呢?

  第二,地方債務的結構是嚴重不合理的。雖然在直接融資市場開放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地方債務中直接融資的比重也在加大。但是,從總體上看,銀行貸款仍然是地方債務的最主要構成部分。這也意味著,一旦地方債務發生危機,首先波及的就是銀行,並有可能引發銀行危機。

  更重要的,由於地方債務主要投向公共事業、基礎設施以及政府的政績工程等,不僅投資量大,而且大多沒有經濟效益。也就是説,需要依靠政府通過變賣土地等慢慢償還。那麼,資金的流動性就很差,資金的使用效率也很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銀行投向政府工程、、政府融資平臺等的比重過高、規模過大,就極容易影響到銀行的流動性。6月份出現的“錢荒”,一定程度上,就與政府債務的形成過快和規模過大有關,與政府債務的流轉速度過慢有關。

編輯:顧文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