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理“人言不足恤”説給誰聽?

時間:2012-03-16 09:09   來源:人民網

  3月14日,溫家寶總理在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回答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時説,在我擔任總理期間,確實謠諑不斷,我雖然不為所動,但是心裏也不免感到有些痛苦。這種痛苦不是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痛苦,而是我獨立的人格不為人們所理解,我對社會感到有點憂慮。我將堅持人言不足恤的勇氣,義無反顧地繼續奮鬥。(2012年3月14日人民網)

  每年全國兩會後的總理與記者見面會,給大家一個深刻的印象,就是溫總理特別善於引經據典。我們清晰地記得,早在2008年全國兩會閉幕後的記者見面會上,溫總理在回答鳳凰衛視記者提問時説,解放思想需要勇氣、決心和獻身精神。解放思想和改革創新,如果説前者是因的話,後者就是果。5年前,我曾面對大家立過誓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今天我還想加上一句話,就是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在今年的記者見面會上,在談到如何對待批評聲音時,溫總理再次引用了《宋史王安石列傳》中的一句話,表達了自己獨立的人格不為人們所理解的憂慮,同時也抒發了將堅持不懈奮鬥到底的決心。

  毫無疑問,任何一個黨和政府以及黨政官員,在施政執政理政的過程中,總會有肯定和表揚之聲,但也要面對“拍磚”和批評之聲。不在表揚聲中沾沾自喜、裹足不前,不在批評聲中暴跳如雷、妄自菲薄,是政治清醒的表現,同時也是領導者人格魅力的體現。常言道,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我們不但要善於聽真話、辯諍言,更要善於堅持正確的原則和方向,只要被實踐檢驗是正確的決策和措施,即使謠諑不斷,也要不為所動,堅持改革、勇於革新,而絕不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人民群眾是黨和政府的依靠,是創造歷史的主人。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是黨和政府的神聖職責。其中最重要的和前提條件是善聽民聲、會納民意。溫總理説,政府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我們應該創造條件讓人民提出意見批評政府。因此,在網上聽到有“拍磚”的聲音,我並不感到奇怪,我以為這是正常的事情。群眾許多批評的意見值得我們深思,而政府重視和決定的許多重大問題,經常是從群眾“拍磚”裏頭得到的。我甚至考慮,把一些經常批評政府的代表人士請到中南海,面對面地聽取他們意見。如果你們注意的話,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聽取意見的安排中,我們已經嘗試做了,但還很不夠。總理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廣泛吸納群眾意見的胸懷和做法,令人欽佩更值得我們學習。然而有些地方、個別幹部,習慣於聽好聽的恭維聲,而不善於納逆耳的“拍磚”聲,面對群眾的批評聲,常常很不冷靜,這既是官僚主義的體現,同時也折射出浮躁的心理,暴露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意識的匱乏。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社會的議論、公眾的評價,也未必都是科學的、正確的,既有正面的、正確的、科學的、合理的,也可能有反面的、歪曲的、刁難的,這就需要我們仔細分析、認真甄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吸納正確的有用的,摒棄錯誤的無用的,既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更要勇於創新敢於改革,堅持和堅決維護中央決策,不為流言蜚語所左右,以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支援不支援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實踐和人民的檢驗與考驗中彰顯黨的先進性、凸顯獨立的人格魅力。(倪洋軍)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