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地補50塊錢,一袋化肥就要一兩百元。能不能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把發給農民的補貼標準再高一點?”到北京後,來自遼寧農村的全國人大代表毛豐美一直不敢忘記鄉親們的囑託。
幾十塊錢,很多人可能不以為意。在關係國計的宏觀調控、金融政策議案提案中,在涉及民生的收入分配、醫療改革意見建議裏,這樣的聲音很難引起關注,甚至有可能被忽略——雖然,來自基層的這些具體的問題,往往代表一個龐大群體的呼聲。
必須承認,儘管這是一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但主觀上,有“持麥者”敢不敢發聲、會不會説話的區別,客觀上,“麥克風”的音量有強有弱。就像人民網日前進行的“兩會熱點問題調查”,線上網路與線下電話兩路調查,結果大相徑庭:前者,社會保障、收入分配、醫療改革最受關注;後者,則是房價調控、食品安全和物價問題佔據前三。至於毛豐美關心的糧食補貼問題,在這兩路人群裏都難有“發聲”的機會。
在社會結構深刻變化、利益主體日趨多元的今天,民意並非單一群體的共同呼聲,也不是非此即彼的理念對抗,每個利益群體、社會階層都會有不同的“關注優先級”和“關注盲區”,這屬正常。但保證毛豐美們的聲音能夠發出並獲得重視,應成為當下的一道重要課題,各級政府既要認真傾聽那些“麥霸”的心聲,更要善於激活“沉默”的聲音。
以民意的表達方式為例,網路問政已成為民意輸送、政府決策的重要力量,但中國5億多網民中,超過80%年齡在40歲以下,近1/3是學生。另外8億人裏,集中了社會結構中最底層、最邊緣、最弱勢的人群,他們不善表達,也難有渠道,但他們恰恰是複雜中國裏最為真實複雜的那部分。從這些人中走出的基層代表,在人代會上,他們的聲音應該高度重視、認真傾聽、加以採納。
欣慰的是,我們看到,“給基層代表更多發言機會”、“把一線代表委員的聲音傳遞得更響”的呼聲,在今年兩會上獲得前所未有的重視。無論是中央領導到各代表團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還是一些媒體報道上的“基層優先”,都正在加大基層代表手中“麥克風”的音量。
以更加寬廣的時代視野、更加深切的人文關懷,對“沉默”多數給予更多關切,回應合理訴求。如此,才能從宏觀上準確把握13億人的意願,也才能讓國家決策更加科學民主,最終,促進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