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最大的阻力來自既得利益格局,沒有革自己的命的決心和勇氣,就突破不了與科學發展、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政府部門權力利益格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就難以深入。”這是2月14日,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在全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會議上説的話。
朱省長的這句話,可以説是一句常識。但身居高位的他能夠如此而言,足見其膽識。應該講,這也是一種進步。“聽其言,觀其行”,這也是我們常説的一句老話,希望廣東在下一步行動上也有突破。
革自己的命是需要有極大勇氣的。商鞅和吳起因改革得罪既得利益集團,商鞅車裂而亡,吳起遭到橫死。但秦國繼續商鞅既定路線一躍而成為強國,強楚卻因為廢止吳起已變法律而走向末路。這是歷史的經驗和教訓。
身在政府機關內的人,經常自嘲是“清水衙門”,當然這話在社會上是沒多少認同的。否則,千軍萬馬擠公考這座獨木橋現象就無法解釋了。其實,“權力就是資源”,這點你我大家都懂的。“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有權力就有號召力,有權就有利。這利既包含經濟利益,亦囊括政治利益。
行政改革就是壓減行政審批事項,加大放權力度。在很多人看來,這一改革真當是要命的事兒。少一份權就等於少一份錢,這是明擺著的,可能還不包括違規審批所獲得的“隱性收益”。儘管一些錢他們拿得未必合理,甚至不合法,但形成傳統後,就心安理得,且希望逐年遞增。當權力落花而去,收入肯定大幅縮水。你想,有誰願意革自己的命?這是經濟賬。是領導者,可能更要考慮政治賬。一個部門擁有很多審批權,意味著這個部門重要,權力決定地位,這個部門的領導勢必要比別人佔有更大的上升空間。如果權力被削減了,地位就得不到體現,無位即無為,是要被邊緣化的。是權力,誰都想緊抓不放,革自己的命好説不好做。
權力的集中和壟斷,成了市場經濟向縱深發展的羈絆,更是造成社會不公和腐敗現象惡源。為什麼交通、建設、國土資源等行業頻出貪腐大案,就因為他們手握項目審批大權,一個項目動輒幾千萬或幾個億,一些人不得不把他們當著皇上供著、捧著、哄著……這是權力帶給他們的享樂。人有貪圖享樂的本性,所以,死抱權力也是人性使然。
從朱省長的表態看,我不懷疑廣東行政改革不下真功夫。2008年以來,廣東省政府共取消和調整審批事項,並向地級以上下放107項行政審批事項。這次強調是加大力度向社會放權,加大力度向下級政府放權。這是一場革命,但如果僅限於此,尚不能算是徹底的革命。比如,搭建政社合作平臺,把一些權力放給社會仲介機構,政府職能由審批變為管理和服務,這實際上又産生了新的權力,對仲介機構的生殺予奪大權,這權力歪了,同樣貽害無窮。還有,向下級政府放權,既得利益格局並未真正打破,無非是轉移陣地而已。
減權、放權,最終要看權力如何運作。“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才是根本。(薛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