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從《人民日報》讀到人民時評專欄有一篇評論文章《“國考”如何“考德”》,很受啟發。又看到昨天《北京日報》報道全國96萬、本市8.8萬考生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的消息,社會道德重建也進入考題。我對“考德”這個問題很感興趣,也願意談一點看法。
選拔國家公務員強調“以德為先”,沒有人不表示贊成。人民時評文章説:“如果其中的‘德考’難以科學考察與量化,規則難以明晰,就有了暗箱操作的彈性空間……‘德考’要成為一道失德者難以逾越的門檻,還須做到可操作、有實效,找到足以服眾的路徑。”
國家公務員考試比高考難度大一些,這是應當的。但是,難度不應當在各類學科的知識深度方面,也不應當在道德水準方面,重點在於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提出對策的水準。我們首先要明確,國家公務員是幹什麼的?既不是為了讓他們在國家機關攻克高精尖的科技難題,也不是為了讓他們都成為全社會的先進分子、道德楷模。老百姓是要公務員辦事的,也就是“為人民服務”。只要他們能夠認真負責,實實在在地為老百姓服務,就是一個稱職的公務員。如此説來,考公務員的人只要達到全社會普遍的公共道德水準,就可以入選。
個人的道德好壞、高低、優劣,一般地説,不是考場上考試能夠反映出來的,也不能由判卷的老師説了算。因為判卷老師的道德水準也很難保證一律比考生高,如果讓某些道德水準低的老師評判考生的道德考卷,很有可能鬧出笑話。即使是出題老師也未必就一定道德一流,仍然不能勝任“考德”的任務。儘管“國考”裏有關於社會道德重建的考題,其實,考生的卷面答案應當還是一篇策論類文章。一個人的道德文章寫得再好,與自己能否達到這個境界還是有很大差距。“國考”要“考德”的出發點無論怎樣正確,都難以通過一次或幾次筆試、面試達到把“失德者”完全拒之於公務員隊伍的目的。
鄧小平同志説過,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因此,國家公務員隊伍建設的著力點不是在“國考”如何“考德”,而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的管理、監督機制,道德水準低於老百姓的人成為公務員,也不敢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魚肉百姓。今年有近百萬考生,競爭約1.8萬個國家公務員崗位,超過50:1的比例。我們應當相信,按照這樣的比例,大多數考上公務員崗位的人道德、學識都不會太差。哪怕有若干人在工作崗位上發現有道德方面瑕疵,或幫助教育,令其進步,或予以辭退,另謀職業。我們還應當相信,只要現有的千萬公務員大軍道德高尚,區區幾個新入崗位的小公務員不可能拖累整體水準。我們擔心的是如何防止挺好的孩子進了公務員隊伍,沾染上官僚主義等惡習,在不良的官場文化裏摸爬滾打幾年,變成了一個個新型小官僚。
國家公務員考試只是解決公務員入門的公平競爭問題,千萬不要讓這個考試承擔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不要造成落選考生是因為“考德”不過關的社會誤解。當年搞“政審”的教訓值得記取,不能讓它以“考德”的面目重返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