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中旬以來,中央在新聞戰線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這是一個大手筆,不在一招一式的動作,不在風風火火的氣勢,不在連篇累牘的報道。那麼,這次新聞戰線“走轉改”活動到底是為了什麼?要達到什麼目標?筆者通過學習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和劉雲山同志的文章《為了誰 依靠誰我是誰——關於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幾點思考》,感覺這次“走轉改”是在找尋些什麼。
胡錦濤同志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這就表明中央清醒地意識到:有些好的傳統和作風,在有的地方和同志身上已經或多或少地丟掉了、弱化了。加上一些浮躁風氣和功利思想的雙重作用和影響,有的同志已經麻木不仁、萎靡不振。尤其是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一旦有了這種功能性衰退的症狀,搞不清“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就會迷失方向,誤入歧途。所以,有必要開展一場觸及靈魂深處的“走轉改”活動,以期找回我們過去那些優良的傳統和作風,給人啟發,催人奮進。
具體來講,筆者認為“走轉改”至少應該有以下三個目的和目標:
第一,始終高舉一面旗,明確一個大方向。毛主席説:“旗子立起來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旗幟就是方向。這次“走轉改”活動就是要找到我們真正的朋友,就是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從而立起一面群眾大旗,引領新聞工作的正確方向。這就要求我們的新聞工作者在腦子裏必須始終繃緊一根弦,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新聞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做到眼睛向下看,身往基層走,與百姓交友,拜人民為師,向群眾學習。要像溫家寶總理倡導的那樣,“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從思想上進一步樹立群眾觀點、強化群眾立場,增強貫徹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第二,旨在淌出一條路,形成一個好機制。新聞戰線從其職能來講也是黨和政府聯繫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具有上傳下達、輔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可以説,新聞是上下溝通最重要的媒介和最便捷的渠道之一。這次“走轉改”活動邁出了“把鏡頭對準基層、把版面留給群眾”這種機制探索的第一步。有了這樣一種長效的機制,就能讓上面的下得去、下面的上得來,保證一切政令和群眾訴求表達渠道的暢通。所以,在開展“走轉改”活動中,必須重點思考和著力解決“活動結束怎麼辦,記者走後怎麼幹”的長遠問題,保持工作的可持續性和可預期性,不給基層和群眾留下失落感。
第三,永遠保持一股幹勁,增強一個原動力。精神懈怠是現在的一個突出問題,不少人缺乏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麼一股幹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這直接影響著和反映出我們現時的一種工作作風。所以,這次“走轉改”活動就是要找回當年那樣一種精氣神,使得廣大新聞工作者從精神面貌和戰鬥意志上有一個根本的變化和進步。要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重塑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精神,通過走基層接上地氣,訪群眾找到靈氣,探新路鼓足勇氣,給新時期的新聞工作不斷增添生機和活力,歷練和培養出一批像美國的埃德加 斯諾和中國的鄒韜奮、范長江那樣傑出的新聞人,為我們的新聞事業長一寸志氣,展一代風采,創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