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到民眾對減輕稅負的期盼
以此次造假事件來説,追究造假者責任是一方面,但與此同時,稅務部門應該注意到這一事實,當這一假冒的文告在媒體上披露以後,得到的是一片讚揚之聲,認為這是稅務部門的一個善舉。
新京報刊發周俊生評論説,當“47號文件”被揭出假冒真相以後,稅務部門不應對這種民聲也嗤之以鼻,而是應從中傾聽到民眾對減輕稅負、實現稅收公平的殷切期盼。個人所得稅雖然在國家整個稅收中只佔有比較小的份額,但由於它的徵收對象都是個體的民眾,因此它直接與民眾的個人感受緊密聯繫在一起。而就目前個稅徵收方面的實際情況來説,民眾不滿意的地方猶有存在,此次圍繞著年終獎徵稅發生的造假風波,只是這種情緒的一種曲折反映罷了。稅務部門不妨以此為契機推動改革,拿出符合民眾期待的“真文告”。
假公告的若干問題主要是年終獎扭曲稅率問題,各方對此早有不滿,損害員工的利益,有違公司發年終獎的目的及公平原則。南方都市報街談刊文《個稅公告假作真時真亦假》也剖析了假文件中的真問題:假公告提出某種解決方案,初步計算能消除扭曲,當然還要有關專家判定,也就不奇怪有這麼多媒體和讀者認同。年終獎的問題懸而未決,以至於出現假公告,也反映有關部門和納稅人之間的隔閡。稅務系統以前基本上只和單位打交道,工資稅也是由單位代扣。隨著財稅改革,大方向轉向個人所得稅和財産稅,直接面對民眾個體。這種轉型並非易事,就像很多企業和銷售員,從面向組織客戶轉向消費者時很不適應。
民眾怎麼想,造假者就依“順桿爬”;觸點準確力度適中,民眾自然覺得這才是契合民意的新規。華西都市報評論員李曉亮認為,有時“將錯就錯”也是一種順民意得民心的民生之舉。不妨以此為契機,反覆深入討論哪種計稅方法,能將政府、部門以及公共利益和民生訴求進行最佳平衡兼顧,讓國稅總局官網真正的“47號公告”日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