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涪江污染事件思考環保困境

時間:2011-07-28 13:12   來源:長江日報

  四川涪江發生污染事件,影響到沿岸城鄉過百萬居民飲食用水,報道説,四川綿陽市的超市飲用水被搶購一空。初步調查結果已經出來,係涪江上游阿壩州一家電解錳廠礦渣因暴雨泥石流被衝入涪江造成。

  過百萬居民相當於一座大型城市的人口,僅從飲水受影響人數來説,這可以視為一次重大的污染事件,並且它已在當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機。污染事件發生後,綿陽市發佈了政府公告,並組織調度了乾淨的飲用水供應給居民,這是處置事件的必要舉措。

  不過,當地政府並沒有第一時間發佈資訊。21日發生的污染事件,26日才發佈政府公告,根據綿陽環保部門的解釋,這是因為水質污染是逐步呈現的,監測需要時間。但是,類似這樣的環境突發事故,政府部門應該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告知情況,使居民可以提早作出生活安排。

  涪江污染事件只是近年來中國眾多環境事件中的一個,它不算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嚴重的。很多時候,人們關注環境污染事件,但對一起事件的發生並不感到太多震驚或意外。環境污染無時無地不在發生,有的被關注和報道,有的沒有;泄漏、排污、風雨等自然因素,水體、土壤、大氣,污染呈現的樣態和方式也是多樣的。可以説,環境污染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的一個基本語境。

  四川涪江屬於我國中西部地區,當地一些工業企業很可能就是潛在的污染源,另外隨著沿海地區的環保産業政策收緊和産業結構調整,不少高污染、高耗能企業正在從東部向中西部轉移,這將使中西部地區的污染問題雪上加霜,該地區的環境風險可能進一步擴大,污染也可能逐漸走向深重。

  與沿海地區相比,中西部地區的污染問題格外值得警惕,因為它是中國許多河流的中上游地帶,污染可能順流而下,導致水體水質、居民生活用水的某種連鎖效應。比如本次涪江污染事件,涪江是嘉陵江的支流,嘉陵江則是長江上游的支流,並且是流域面積最大的支流,從這次污染發生的過程來看,正是由於涪江上游的污染順水而下,影響到沿線的江油、綿陽等地。

  某種程度上説,污染的梯度蔓延,與發展的梯度是相伴隨的。一個落後欠發達的地區要發展起來,招商引資、開礦設廠,往往意味著做好了接受一定程度污染的準備,而保持自然環境的“原生態”,則基本等同於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的“不發展”狀態。每個地方都有發展的要求,也沒有哪個地方聲稱不保護環境了,現實中,提高環保標準有可能增加經濟成本,企業可能跑到別的地方去,而一張漂亮的經濟增長數據,又直接關係到官員的政績和仕途。這也許是防治環境污染中的一個困境。雖然國家層面屢次發出提醒或警告,但現實效果並不明顯。

  從世界範圍看,工業化于西方國家發軔之初,污染也主要集中在這些國家,而隨著發達國家完成工業化,環境監管政策愈趨嚴格,其産業便逐漸向第三世界國家轉移,這同時意味著污染源的轉移。發達國家向中國、沿海地區向中西部的雙重産業轉移,同時發生在中國,確實對一些地區的環境保護構成了嚴峻的挑戰。

  我國環境保護當然存在體制機制方面的諸多問題,而在更大的時空尺度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張力,不僅是當代中國,也是人類現代化進程中必須面對的一個巨大問題。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