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古城豈能“遍地開花”
時間:2011-06-13 13:1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投資2億元、佔地1平方公里的驪靬古城復建項目已在甘肅金昌市如火如荼地開建,根據規劃將建設古羅馬風格的民居、羅馬神廟、古羅馬一條街、古羅馬廣場等,2013年底完工開城。當地旅遊部門稱,該項目將打造全國唯一的中西傳統文化融合的經典旅遊品牌景區。不過在筆者看來,這似乎有點一廂情願。
近幾年扎堆復建古城成為時尚,筆者上網搜索一下蹦出近百條類似資訊。例如:江蘇金湖將投資30億元建設堯帝古城,佔地面積1050.3畝;甘肅敦煌擬投資30億元復建敦煌古城,以漢唐文化、絲路文化為主題,對歷史城市格局、建築文化、宗教藝術、商貿流通、民族交融、生活和娛樂等進行體驗式還原和提升;河北灤縣計劃投資50億元復建灤州古城,佔地2000余畝,再現昔日灤州勝景;河北大名正大規模地復建宋、明古城,2.5億元已砸向倣古建築;河南鄭州斥鉅資建成的倣古城墻,被市民質疑為建築像“山寨”,外貌如“棺材”,浪費財政……
一哄而起的古城復建熱有必要嗎?華夏文明五千年,歷史上曾經存在的古城不計其數,因戰火焚燬或大自然的變遷,許多古城早就夷為平地,煙消雲散,有必要將其一一恢復,重見天日嗎?答案顯然是NO!況且一些要復建的古城只是根據古書記載、民間傳説或小説虛構,難以考證,所謂復原也只是自欺欺人。
更重要更關鍵在於,古城復建必須要算兩筆賬,一是土地賬。一個堯帝古城“吃”地千余畝,灤州古城佔地2000多畝,這要吞沒多少糧田?拆遷多少農戶?土地是中國最寶貴最緊缺的資源,當下拆遷矛盾比較尖銳,這般大手筆建古城、吞噬土地,顯然與國情民情背道而馳。
二是財政賬。筆者發現,大張旗鼓復建古城的地方多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如敦煌古城30億元投資佔到甘肅省2009年財政收入的20%,實不明白,當地難道要砸鍋賣鐵建古城嗎?但有一點很清楚,不惜血本打造古城勢必讓當地背上沉重的債務。有的地方説復建古城靠市場化運作,這種粉飾的“市場化”,説穿了就是違規違法賤賣國家土地換取商人的投資。
古城復建炙熱燙手都是為了發展旅遊,但決策者須清醒的是,復建的古城再宏偉、漂亮,充其量是一個人造景觀,沒有多少文化內含和底蘊。許多地方人造景觀因無遊人關門打烊早有前車之鑒,對此需要三思而行,不能不防大投入打了水漂。
筆者之見,古城復建有無必要,不能由地方自説自話,各行其是,應由國家統一規劃,由國家權威部門進行科學論證。從全國範圍來説,將古城復建納入國家文物保護和大旅遊戰略,進行統籌規劃與實施,已是勢在必行。(尹衛國)
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