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職也造假,問責正在“遊戲化”

時間:2011-05-27 10:14   來源:紅網

  河南洛陽推行行政問責中出現了“替罪羊式問責”一幕:市優化辦5月23日發佈的通報證實,澗西區、瀍河回族區上報的個別被問責人員身份不符,存在虛擬和混淆職務後予以“免職”的造假行為。(《工人日報》5月26日)

  事情的脈絡並不複雜。先是5月5日,洛陽當地媒體曝光了瀍河回族區、澗西區等4個區部分路段垃圾積存問題,市優化辦責成各相關區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接著是11日,優化辦在《洛陽日報》上公佈處理結果:對負有管理責任的五股路辦事處五一社區環衛隊隊長程宏民予以免職;對負有管理責任的區環衛局道路清掃管理隊隊長石秀娟予以免職。問題在於,程宏民和石秀娟,都不是真正的隊長,只是普普通通的環衛工人。顯然,有人當了“壁虎尾巴”,有人試圖“金蟬蛻殼”,有人在運作“丟卒保帥”。

  給普通人一頂假的烏紗帽,然後再假惺惺裝作“削帽”,這種狡黠得近乎耍無賴的做法,可怕的地方在於“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假冒的隊長,真正的隊長,相關環衛局,基層行政領導,多少人在把問責當作遊戲──對內力圖沒有絲毫損傷,對外企圖塞住悠悠眾口,對上試圖矇混過關,這才造就了免職也造假的奇觀。再看遠一些,問責“遊戲化”又何止此一地、此一例?多少地方多少單位,出了事後總是“臨時工”揹黑鍋;沒有臨時工的,往往是下級在主動或被動中挨板子;實在推脫不掉的一些官員,異地為官甚至異地升遷,不也是常見的假問責真忽悠、問責“遊戲化”麼?

  行政問責制,本是督促相關人員積極做好工作,防止不作為、亂作為的手段,以及一種事後責任追究的必要制度。但是,當一些部門利用其避實就虛、轉移公眾視線的時候,甚至一些官員利用其逃避監管、開脫責任的時候,必須看到,問題並不僅僅出在被問責一方的身上,手舉問責利器的更高一級監督管理方,也有“遊戲問責”的弊病。

  拿此新聞中的優化辦來説,責成處理的決定是你作出的,處理結果是你對外公佈的,你沒發現其中的問題,實屬不該。更重要的一點是,優化辦在5月23日發佈的通報中稱:瀍河回族區五股路辦事處虛擬職務,把該辦事處五一社區環衛工作負責人程宏民作為“隊長”予以免職;澗西區環衛局混淆職務,把中州路與鄭州路交叉口路段清掃組組長石秀娟作為“隊長”予以免職。你看,“普普通通的環衛工人”,怎麼又成了有身份的“環衛工作負責人”、“清掃組組長”了呢?新聞説,對群眾的這一質疑,“洛陽市創優辦拒絕回應”。

  本該神聖的問責,居然這麼烏龍,真不知道有關方面如何自圓其説。幼兒園的小朋友玩遊戲,都知道先要定個規則、大家遵守規則才能玩下去。反觀成人世界的問責,明明原本已有規則,大家卻卻不遵守並想辦法去遊戲它,這不是初始到連小孩子都不如的“玩問責”麼──這樣玩法,我們都玩不起。(李輝)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