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梁啟超故居”,是因為這幾天的眾多網站,做出赫然大標題——“梁啟超故居成了大雜院”。這當然要令人扼腕,天下之大,難道容不下一個維新派領袖的“故居”?於是輿論再一次沸反,網上再一波拍案。
但是沿著這赫然標題讀下去,卻似乎並沒有這樣的跌宕起伏——位於京城北溝沿衚同23號的這座四合院,20多年確曾被指為“梁啟超故居”。但是以梁子梁思禮為首的梁氏後人,聯名上書説梁啟超從未在這院住過,屬於訛傳誤指,又經反覆核實,證明確非“梁啟超故居”,一天也沒落過腳,所以已經撤牌,文物委員會也“確認該處已不再屬於名人故居”啦。
為什麼明知“不是”,還要做出赫然大標題?其實這就是時下流行的“標題黨”——北京的大雜院多了去了,你不説那是“梁啟超故居”,説是一個普通的“四合院”,誰來看你,誰來轉發?
其實關於“梁啟超故居”,説它“又是”,是因為早已不是第一次啦——三年之前,就有奪目新聞,説“梁啟超故居要拆掉”啦,甚至還有這樣的標題,説是“飲冰室瀕臨危亡”的,也是輿論譁然,也是群情激憤,似乎一位歷史名人的“重要活動遺跡”,就要推倒了。其實“新聞”裏頭,説的京城那個會館,梁啟超只小住過幾天,他的“故居”,好好地在天津民族路44號保護著呢!至於那聞名遐邇的“飲冰室”,更是從來不在北京,而是遠在津門河北路46號——其實“標題黨”人,並沒有搞錯,並不是連北京天津都搞不清楚,他也是無奈之下呵,不説“故居”,不提“飲冰室”,新聞靠什麼刺激人心,標題又靠什麼奪取眼球呢?
當然不止是“梁啟超故居”,比如“張治中公館正被擅自出售”,那是把張將軍從未住過的一處後人房産,硬套上“從事重要活動”的“張公館”的“概念”,以便激起“公憤”;又比如某文豪的“祖屋竟被推倒”,那是把大作家曾住過的那一大片地區,統統變成了他的“出生地”,以便眾之咄咄。這裡頭固然有因為對“故居”愛之甚深,尤其是對時下不愛惜文物的“日新月異”恨之甚烈,以至於愛屋及烏、張冠李戴,失之於“過敏”的,也有缺少歷史常識,弄不明白來龍去脈,以至於聽風是雨,跟著發飚的,當然更有心知肚明,明知真相是非,仍然把眼睛一閉,來做“語不驚人誓不休”的“標題”的。這就不是“受蒙蔽”,而是有一點“欺騙性”啦。
歷史必須尊重,建設更不能斬斷文脈,所以“名人故居”一類,確要嚴加保護,但怎樣才是“保護”,似也不能一刀切去。例如北京,就有名人故居1500多處,有的大家,一生顛沛,一人住過之地就有幾十處,如果每一處都不能“變成大雜院”,都要出空“保護”,不能住人,也不能動一下,恐怕也不行吧,“保護”也不只有“騰籠驅鳥”這一種方式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