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泡飯照”到底想表達什麼

時間:2013-07-04 11:06   來源:中國網

  近日,一組關於雲南麗江小學生吃冷水泡飯的照片走紅網路,發圖者説,“今天吃的是米飯泡油茶。沒有菜,有些孩子還往米飯裏面加江水……”。此後,圖片發佈者又澄清,網友對微博資訊存在誤讀。永勝縣教育局也證實,當地東山鄉連續乾旱5年,老百姓生活條件艱苦,但政府首先保證了學校學生吃飯、飲水問題。學生有吃油茶泡飯的習慣,即使學校燒有開水,不少學生還是會接冷水喝。(7月3日《深圳晚報》)

  一張令人淚崩的照片,引來無數人的圍觀。坦白説,這幀照片是很有視覺衝擊力的,小女孩、江水、泡飯,還有污濁的背景……它讓我們聯想起很多憤然的事物:譬如營養午餐計劃、學校的衛生條件、公共財政取向等。如果沿著誅心論的邏輯走下去,校長等“壞傢夥”是肯定要被釘在輿論的恥辱柱上的。因為這是對祖國花朵赤裸裸的“虐待”。同情與悲憫,憤怒與恨意,頃刻被這幀照片點燃。

  眼下,輿論的興奮點在校長的解釋上,“吃油茶泡飯是一種習慣”。於是論調開始呈現出三個方向:一是認為校長的説法屬於官方詭辯,不可聽、不足信,孩子肯定是被傷害的,江水肯定是有毒的;二是理解並接受校長的這個“習慣説”,強調監督理性,説要設身處地為地方想想,學校也不是福利院,一方水土一方情況,不能以你吃滿漢全席的思維去看人家的窩窩頭日子;三是適度認可校長的解釋,但還是要追問校長,這個“習慣”是怎麼來的、難道我們對這個“習慣”就沒有責任可言了嗎?

  這些説法都不能説沒道理,因為事件確實給我們呈現出了一些有待商榷的細節。但問題是,它以公共事件的姿態呼嘯而來的時候,消耗公共輿論資源的“看點”究竟在哪?不用説,我們的情緒、我們的關注,是被小女孩的悲催“處境”引燃的,但事實呢——在微博熱轉、媒體熱議之後,第一傳播者才告訴我們,網友對微博資訊存在誤讀,“三餐有菜有肉”、“江水是經過沉澱的”。只是,公眾想請教的是——誰在讓我們“誤讀”了“江水泡飯”事件?

  筆者特意去騰訊微博看了下原來刊載的內容,原文如下:“放學後排隊打飯,今天吃的是米飯泡油茶。沒有菜,有些孩子還往米飯裏面加江水,你能吃下去麼?”四張圖片,一張排隊打飯、一張小女孩用江水泡飯、一張泡飯特寫、一張學生們門外吃飯場景——此文此圖,哪看得出“肉菜”、哪有絲毫“進步”的資訊?

  不能説博主一定是立場先行而製造了“江水泡飯”事件,但這種選擇性的傳播法則,顯然是公眾情緒被誤導的根源。“江水泡飯照”到底想表達什麼?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在這個碎片化傳播的年代,自媒體也是公共媒體,輿論監督的資源是有限的,不能説研究“泡飯”的習慣究竟有沒有意義、也不能説這種疑似炒作的方法一定不會帶來公共利益的增量,但是,于公民社會而言,這顯然是件值得警惕的事情。客觀關注弱勢群體、如實記錄社會現實,這是我們思考並解決問題的基本前提。“江水泡飯照”,起碼讓我們知道,隨手拍、隨手發也應該是有些基本邊界的。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