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需要一個恒定的關懷溫度

時間:2013-04-26 14:25   來源:中國青年報

  蘆山地震的救援工作正在繼續,各部門或是前方的救援者,都強調“72小時後仍不輕言放棄”。從災難新聞傳播的角度看,這段時間有關救災的資訊仍將是最大的熱點。熱點不是誰規定的,而是輿論在資訊傳播中自然形成的,這麼大的地震,這麼重的傷亡,舉國關注,必然會無法回避地成為熱點。

  不要僅把地震和救災當成一個熱點——我的意思是,不要以圍觀熱點的心態來看待地震,不要把救災當成一時的熱點、幾天的新聞,而應該持續關注地震造成的傷害,持續對受災的人給予幫助,持續關注地震所暴露出的種種問題。

  作為一個媒體從業者,我深知熱點轉換的浮躁性和殘酷性。再大的新聞,再有衝擊力的事件,再讓輿論狂歡、悲痛、震驚、憤怒的事情,在熱點的輿論場過後,人們很快會把它遺忘,然後開始對新一個熱點的狂歡、震驚和憤怒。人們的眼球,就被這些此起彼伏的熱點牽著走,每天根據最新的熱點露出不同的神情。

  我擔心人們也把今天的地震和救災當成其他的熱點一樣,過幾天就忘了。我們每天都在冷觀著各種熱點的起起落落,地震好像只是眾多熱點中的一個,只不過是比較大的熱點。我們看過太多這種熱烈後的遺忘,更對此充滿焦慮。

  畢竟,對災區的救助不是政府、社會、媒體、企業、個人扎堆就能完成的,雅安的救援和重建是一個瑣碎的過程,它需要的關注和關懷遠比“時事熱點”給的時間長遠得多。時事熱點變換的節奏,是那麼的喜新厭舊,以小時和天來計算,而災區重建的節奏,則緩慢和漫長得多,需要耐心,需要制度化的援助和更深層次的關懷,需要細緻地關懷每一個人——它受重創的家園、遇難的家人,還有留下傷痕的精神和心靈。對雅安的關注不能被時事熱點的浮躁節奏牽著鼻子走。

  時事熱點中的救災和關懷,很多時候也只是淺層的熱鬧,它有的是扎堆的熱情、全民的動員、四面八方的人海、抽象數字的滾動、熱烈的煽情、席捲一切的資訊爆炸,愛如潮水般湧來又如潮水般退去。人群散去,熱鬧沒了,並不是救災的結束,相反,那時候災區可能才開始真正的援助。外面的人爭相湧來救災時,受災的人也許會有一種精神支撐;可都爭著散去而回歸常態時,他們更會感到一種巨大的落差和難熬的孤單。

  更考驗一個社會在救災上成熟度的,可能正是熱點過後,此時的災後重建,需要更深切的關懷:塌掉的房子需要重建,受傷的人需求救治,重創的心需要撫慰,傷痛的精神需要平復。雅安遭遇地震,對外面的人可能只是一條“突發新聞”,對雅安人是滅頂的災難。災難需要社會持續關注和關懷,需要迸發的熱情更需要守望的耐心。熱點下的輿論場,很多人可能都是被爆炸性資訊推著去關注,熱鬧過後,才真正考驗著我們對災難的痛感和對人的關懷。

  相比前幾天,有關災區的新聞開始逐漸淡化,前方的記者開始逐漸撤回,新聞開始回歸常態,這是新聞和傳播規律。初期的過度反應後,微博上的討論也在降溫。頭條新聞終會換成其他,可雅安人的地震傷痛並沒有減少,善後和重建才剛剛開始,我們不能隨著熱點的消逝而慢慢淡忘雅安。

  新聞終會淡去,熱點終會冷卻,熱情總要散去,但對災難的悲憫和救助不能弱化,雅安需要一個恒定的關懷溫度。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