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態可掬的動物,總讓我覺得可愛,大概很多人也是一樣。對了,現在有一個比可愛更流行的詞,“萌”。
然而,“萌”的背後,卻隱藏了許多悲慘的事實。
比如,最近有個視頻非常熱門:一隻小小的貓頭鷹被人類大手輕輕撫摸,瞪大了眼睛,顯得傻氣而乖巧。網友皆呼“萌”,科普網站果殼網卻潑了一盆冷水:小傢夥顯露出的“萌態”,不是因為感到舒服,而是處於應激狀態之中——被嚇慘了。所謂“傻氣乖巧”,實際上是身體僵硬,動作緩慢。處於這種狀態的貓頭鷹,還會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甚至特別容易死亡。
於是,許多先前還大呼“萌”的網友,紛紛感嘆多了一份負罪感。包括我。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人家的痛苦之上,即便是出於無知,也讓人覺得罪過。
仔細想想,在“萌”的背後,悲慘事實何止一樁。
折耳貓,有著與眾不同的耷拉著的耳朵,因此備受喜愛。殊不知,它的折耳起因于基因突變,而這種基因突變,導致它很可能患上一種骨骼遺傳病,造成肢體或尾部的殘疾,對貓來説,非常痛苦。因此,人們為了避免這種遺傳病,規定折耳貓不能與折耳貓進行繁育。但即便是折耳貓與非折耳貓交配,其後代仍有可能罹患病痛。
沙皮犬,因其獨特的皮膚褶皺受到追捧,但過多的褶皺卻容易藏污納垢,滋生皮膚病。所以,不少人認為應該糾正追求過多褶皺的傾向,讓狗狗生活得更加輕鬆。鬥牛犬,以前也不是長得如今這般頭大肩寬的樣子,人類的選擇性育種改變了它的外形,也帶給它痛苦:幼犬出生時可能難以通過産道,母犬需要剖腹産。
據報道,美國一隻小白虎因近親繁殖,智力不全、身體機能不佳。白虎本來只是基因突變的孟加拉虎,數量有限,人類不合理的“偏愛”和由此産生的“需求”,左右著它們的生存和繁衍。同理,在某些“狗場”,某個犬種受到市場青睞並非幸事:一些母犬的一生,就是在逼仄的籠子裏一胎接一胎地生産,以滿足“市場需求”和販賣者的貪婪……
當然,“萌”的背後,更多的還是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溫暖相依。只是覺得,我們需要更多地了解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位置,了解人類與地球其他成員的關係,從而避免將所思所想所欲,自以為是地強加於它們。“萌態”之下的顫抖,你可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