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11月8日新華社)
我們對生態文明並不陌生。2007年,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建設生態文明”,這是首次把“生態文明”理念寫進黨的行動綱領。在十八大報告中,胡總書記再次提到生態文明,不同於以往,這次直接把生態文明建設列入重要議題,正如浙江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趙偉所稱,“這足見高層對中國生態環境的憂慮與重視。”
生態文明為何這樣重要?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經過200多年發展的工業文明,人類的物質財富空前發達,但也空前地消耗了地表和地下資源,嚴重削弱了自然生態系統自調節自平衡的功能,如果不建設綠色文明必然行之不遠。觀諸當下,我國同樣面臨著“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因此,“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
從食可果腹的溫飽,到吃出健康,人們越來越講究生活的品質。開上了寶馬,但不能喝上污水;住上了庭院,但不能被臭氣籠罩;面朝大海,即便不能春暖花開,也不能與污染項目為鄰。在此語境中,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無疑及時契合了民意的關切點。
當然,建設生態文明,不是簡單的保護環境,也不只單純為了追求可持續發展,而是在科學發展中以人為本,追求人與自然的融合與和諧。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需要調整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也需要嚴格的制度約束。30多年來,我國相繼制定了海洋環境保護法、草原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法等二十余部法律,不斷提速的環保立法,使環境保護已經有法可依,但離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還有距離。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需要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同時也需要保護和激勵民眾的監督權。有網友提議,必須立法保障公眾的環境知情權、環境決策參與權和公益訴訟權。應該説,這些權利正在由構想變為現實。
“我們不要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尊重自然,就是尊重古樸的心靈,敬畏生態,就是服從美好的未來。建設生態文明,任重道遠,每個人都責無旁貸,只要共同努力,美好家園,美好中國,便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