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北京侯姓工程師隨意註冊的“莫言醉”白酒商標,因莫言獲獎最近被多位酒商爭搶,前日下午有記者獲悉,賣出商標價錢已基本談妥。令人吃驚的是:“莫言醉”白酒商標,已從幾天前的600萬元升值到稅後1000萬元人民幣,其價值已是當初註冊花費1000元的一萬倍(10月29日《揚子晚報》)。
借著莫言喜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余威,一個還沒正式使用、也沒什麼名氣的商標,一下子賣出1000萬元人民幣,而且還是稅後金額,要麼是買家真的很看好這個白酒商標,要麼是買家和賣家聯手的炒作。
莫言獲獎,即便是在以後的中國文學史上來説,也是一件很有標誌意義的事情。圍繞著這件事情,一些商業運作,也再正常不過。但是,如果我們把有關莫言獲獎這件事情所有的雞蛋全部放在商業運作這一個籃子裏的話,那真是走了偏路,也失去了莫言獲獎原本應該凸顯的本質意義。然而很不樂觀的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有關莫言獲獎的附屬産品,基本上還都是在圍繞著商業運作在展開。至於其他更高層次的或者更文學本質層次的東西,我們還沒看到很多。
莫言自己説過,高燒的“莫言熱”一個月之後就會退燒。獲獎不易,在後莫言時代,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去“消費”莫言?就是出版商、書店多賣幾本書?還是莫言家鄉山東高密新發展幾個類似于“高粱地”、“莫言故居”的旅遊景點?再或者就是這樣類似于傍名人一樣賣幾個類似于“莫言醉”、“杯莫停”的天價商標?這樣的短途消費,因為層次太低、商業操作太明顯,一般來説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即便是那家花了1000萬買下“莫言醉”白酒商標的酒廠,從我個人來説,也真不看好這款白酒的“錢途”。真正的好白酒,都是歷史積澱出來和喝出來的,當年的央視標王“秦池”盛極一時之後,迅速從人們的飯桌上消失,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傍著莫言的名氣,也只能給大家賣個新鮮罷了,新鮮勁兒一過,還會有幾個人認得這牌子?
也許莫言獲獎從文學上來講更本質的意義,要多少年後才能發掘出來。但是現在面對這樣的喧囂,當哪一天莫言自己在酒桌上碰上這款名叫“莫言醉”的白酒時,他也會感到很“莫言”吧?類似于這樣狂歡式的消費,狂歡之後,能給我們留下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