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脆脆,“正常”的底氣何在

時間:2012-08-29 14:18   來源:錢江晚報

  眼看著起高樓,眼看著樓倒了,眼看著建大橋,眼看著橋垮了。倒下的是樓,垮塌的是橋,可在傾覆後給人帶來的,不只是廢墟,還有巨大的心理陰影。哈爾濱斷裂塌落的橋梁邊,出事貨車和貨物已被清理得乾乾淨淨,但人們內心的恐懼與憂慮,又豈能輕易抹去。

  3死5傷,逝者長已矣,傷者還掙紮在病床上,而許多市民也因此對橋梁安全性産生了極大的擔憂。一名的哥説:“能不走那段就不走了,啥都有可能發生,活著比賺錢重要。”引申一下,一座大橋,建橋的成本不必太計較,建橋的速度不必太快速,既然是“百年工程”,不差那兩錢,不差那一兩年,保證大橋牢固,保證過橋人生命安全,活著比省錢重要,活著比大幹快上重要。

  而從目前已公開披露的資訊看,這座橋的品質卻很可能與“節儉”與“高效”有關。哈爾濱市政府網站此前發佈消息稱,陽明灘大橋疏解工程曾更改結構,將原工程設計的混凝土結構改成鋼混結構,縮短了工期並節約鋼材費用2億元。而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個人認為,這次坍塌最主要的就是平衡性問題,正是因為把工期長、耗資大的混凝土結構工程改成鋼混結構工程,導致其穩定性不夠。

  是“側滑”、“偏載”還是“坍塌”,是超載的車的問題還是四輛車就壓垮了橋的問題,目前還是個謎。有記者在現場拍攝到,在垮塌的橋梁體內,充塞著鵝卵石、木棍和編織袋的混合物,而承建方辯解説“填充泡沫係正常做法”,就算在橋梁伸縮縫中採用不織布和泡沫是正常做法,在混凝土結構內也“正常”嗎?而鋪在箱梁內的鋼筋,竟然未見捆紮,莫非也是“正常做法”?

  設計、施工、監理,都説自己是按照規範操作的,不知這規範是明規範還是潛規則。設計方更改結構,是按科學原理還是聽長官意志?施工方在垮塌橋體未捆紮的鋼筋暴露時,仍敢拍胸脯説自己“正常”,是不是在宣告整個行業捆紮在一起的“正常”標準?有人統計,近年來發生的15起橋梁垮塌事故,居然未有一起被官方明確與橋梁本身品質有關。這是不是拍胸脯的底氣所在?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