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過後,留住感動

時間:2012-07-24 09:00   來源:錢江晚報

  在無數文藝作品中,雨帶來濕意,也氤氳著詩意,一場輕雨,一朵浪漫的傘撐起,也許是一個好故事的開始。可有時候,故事往往從事故開始。雨帶來的是考驗,還有災難。

  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不遇的大雨。一場大雨,37人死亡(據昨晚央視報道,截止22日17時)。一起聽聽,那冷雨。

  聽聽那冷雨。歇斯底里的一場雨,帶來創紀錄的200多毫米的身位,這些滯留不走的雨水讓整個北京城“杯具”。大量車輛被淹,無數航班取消,眾多旅客滯留。雨傳遞冰冷,散播險情,可雨下的人們伸出了手——不僅僅傳遞指尖的溫度,還一把攥出了久藏在胸中的熱情。在大雨中淋得濕透的交警、武警戰士,在搶險中獻出生命的派出所所長,一位大爺趴在水裏疏通下水道,一群環衛工人擋在沒了井蓋的排水溝前,還有無數熱心幫忙推車的路人。望京的市民自發組建私家車隊去機場送滯留的旅客回家,一位參與了救援車隊的英雄這樣在微博裏寫道:有外國人問“Why?Why FREE?”朋友答道:“雷鋒!懂嗎?”滾滾車流裏,有悍馬,有賓士,也有不起眼的小車,這一刻,沒有貧與富,只有我和你——需要幫助的你和樂於助人的我。一支穿雲箭,哪怕是萬水千山,雨下成海,也要來相見。

  聽聽那冷雨。冷雨的冷語,是一種嘲諷。偌大的北京城、皇城根,在這種突如其來的嘲諷面前,大都羞愧地低下了頭。除了團城。這麼大的雨,身處暴雨中心的北海團城卻無一例積水報告。無論下多麼大的雨,在這個城池上,都會雨過地皮濕,很快就滲流得一乾二淨,秘密就在地面鋪設的青磚和地下的涵洞中。距今已近600年的一套明朝建成的古代集雨排水工程,目前仍在團城“服役”。永樂年間的排水系統,600餘年未毀不説,還精神奕奕地給了暴雨一個鄙視的眼神,愧煞今日的下水道!與團城類似的還有江西贛州,這座千年古城的城市排澇設施仍在積極服役,2010年夏季贛州一天內降水將近百毫米,依然沒讓這座千年古城發現明顯內澇。下水道被譽為城市的良心,我們的城市習慣了向上生長,是不是也應該用力向下深耕了?

  聽聽那冷雨。在暴雨中,有人免費提供食宿,卻還有酒店旅館加倍漲價的;有人開著私家車免費拉人,卻有計程車司機開價400的;往機場的路上,望京救援車隊的雙閃照耀人心,可是看著浸泡在水裏的車隊收費站依然有條不紊地收費;還有車主貼出照片稱被大雨浸泡一夜無奈停在路邊的車子,上面赫然有城管貼的罰單……一場暴雨,不僅考驗人性,也拷問政府的應急管理機制。在暴雨面前,如果有詳盡的預案、充分的準備、週全的措施,是不是不必那麼被動?是不是那些不和諧的噪音會減少一些?是不是這個城市會更讓人有認同感一些?

  聽聽那冷雨,無聽以耳,請聽之以心。聽聽那冷雨,即使在雨過之後,留住感動、總結教訓、反思不足,因為下一場雨,常常是不遇而遇!(董碧輝)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