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門作為公共安全和國計民生的守護人,應當有勇氣直面一切矛盾。必須坦誠地對待民意,哪怕是懷疑的聲音。
發生在雲南省巧家縣的爆炸案,已經過去了幾天,但此案引發的衝擊波卻始終未曾平息。根據官方的説法,從外鄉來此打零工的農民趙登用是爆炸案的實施者,作案動機疑為“仇恨社會”。但這種語焉不詳的解釋,再度引來了媒體與公眾的質疑之聲。
根據巧家縣官方的説法,經現場勘查、週邊調查走訪及現場監控錄影等有關證據證明,趙登用是這次爆炸案的實施者,但其“作案動機尚不明確”。巧家縣委書記方宗輝介紹,趙登用是巧家縣包谷垴鄉人,平時在縣城以騎摩托車送客為生,與縣城周邊徵地拆遷的農戶既無親屬關係,也無其他利益關係,其作案原因疑為報復社會。據調查,趙登用性情孤僻,言行極端,悲觀厭世,有仇恨社會、報復社會的情緒。
在便民服務大廳發生爆炸,並導致十余人死傷,此案無疑是一起危害公共安全的惡性事件。正因如此,有關部門更應當以縝密的調查、確鑿的證據去還原真相,以此打消公眾的疑慮,避免出現人心惶惶的不良情緒。客觀而言,由於趙登用已經在爆炸現場死亡,給案件的偵查帶來一定的難度,但絕不能因此給公眾留下妄下論斷的印象,相關部門也應該正視公共輿論的關注。
未滿26歲的趙登用,有著完整的家庭。雖然生活較為清苦且性格孤僻,但據此判斷其“仇恨社會”,似乎過於主觀,難以服眾。如今“無罪推定、疑罪從無”的原則,正在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司法實踐當中,一切定論都要建立在充分的事實之上,那种先入為主、“有罪推定”式的辦案思路,早已背離了時代發展的主調,也非公眾的期許。倘若相關部門不能查出爆炸物來源、公佈現場監控畫面,並給出令人信服的證據,又怎能及時平息此事件引來的非議和質疑?
另外,由於爆炸發生在土地徵用的簽約現場,因而此案一度被疑為與徵地矛盾有關,並因此引發了種種傳言,聲稱是拆遷戶在無奈之下引爆了炸彈。官方及時對趙登用的涉案情節加以披露,確認了此案與徵地無關,但這種輿情也客觀地反映了部分群眾對徵地問題的不滿態度,應當引起官方的高度注意。
案情仍在調查當中,真相依然有待水落石出。政府部門作為公共安全和國計民生的守護人,應當有勇氣直面一切矛盾。必須坦誠地對待民意,哪怕是懷疑的聲音。讓官方態度和民間話語最大程度地得到共鳴,才能真正塑造社會穩定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