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來自武漢的淘寶VIP2用戶的一個帖子引起網友關注,其由於對商家的差評直接導致收到一個小孩壽衣的結果。商家客服反映是“事出必有因,我們不否認也不承認。”目前,淘寶官方已經介入此事的處理當中。(5月14日中新網)
這顯然是一齣買家與賣家之間的惡意報復行為。賣家的回應是“事出必有因”,而買家從2011年11月迄今,對於該賣家有過數十次的中評和差評,甚至連6元、10元的商品都未能倖免。由此可見,賣家與買家仿佛在進行相互的惡鬥,你對我差評,我給你壽衣。但爭來鬥去的結果呢?無疑是“鷸蚌相爭”的結局,只是此次的相爭並沒有任何勝利的贏家,只有失敗者。
在市場上,買方和賣方的關係是平等的。雙方秉持著平等互利雙贏的原則進行著商品和服務的交換行為。隨著網路資訊化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電子商務的普及化加強,網路購物模式也進入尋常百姓家。如淘寶網這樣的網路購物模式由於賣家和買家的數量驚人往往存在諸多漏洞,而對於賣家進行相應評價一者可以對購買商品進行客觀的評價,二者可以對其他買家評價買家提供客觀依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並非“客戶就是上帝”,客戶的評價也應該堅持客觀的標準,那就是對於商品品質的實事求是,但如何實事求是需要標準衡量。
正是由於缺乏對買家評價的有效監督,才會導致買家會惡意對賣家進行差評和中評的數十次出現。客觀的講,如果“差評”是客觀真實的,不僅會影響賣家的生意,更能會對於淘寶網賣家的優勝劣汰起到必要的推動作用。然而,賣家的反應更是驚人,直接郵寄壽衣言外之意直指人格侮辱。這種“差評”變“壽衣”的行徑讓誰都傷不起,而其直接原因卻是由於缺乏相應的渠道反饋資訊和缺乏有效監督機制審核評價的真實性與否。
試想,如果買家對賣家進行“差評”後,有相應的渠道進行及時反饋和核實這樣的反饋資訊的真實性;如果賣家收到“差評”後,有相應的反饋機制甚至是上訴渠道。這樣的鬧劇便不會上演。可惜的是,“差評”變“壽衣”之後,對於買家而言,人們便會質疑賣家的信譽和品質;對於賣家而言,信譽必然會下降;對於整個淘寶網乃至網路購物來説,賣家和買家的種種惡意鬧劇反應和折射的乃是網路購物保障渠道和機制的缺乏。
網路購物需要完善,必要的機制需要增加規範和約束賣家和買家行為的措施。對於出於惡意的“差評”要有甄別機制,對於出於報復的郵寄壽衣等行為要有規制措施。不僅如此,由於網路具備虛擬性,如何對其身份進行鑒定才是最初級的措施,這關係到網路購物的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