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推行“總額預付制”醫保新政後,出現了醫保中心給醫院定指標,醫院限收職工醫保病人等情況。醫院稱,限收職工醫保患者,是因為醫保中心要求醫院先墊付患者醫療費用,且不支付全部墊付款。(4月23日《新京報》)
有病不能看,有了醫保卻保不了,真是難煞保定的職工醫保病人。而這一切又與“總額預付制”有關。國家人社部將保定市列為醫保付費方式改革試點城市,“總額預付制”是付費方式改革的項目之一。從這個角度看,難煞保定職工醫保病人的這一新的“看病難”,其警示意義已遠遠超出了保定一地。解決試點中顯露的矛盾問題,可以避免類似問題向更多地方蔓延。
“總額預付制”改變了“醫保病人花多少,醫保中心付多少”的模式,説白了就是費用包乾,超支醫院自負,初衷是要遏制過度醫療、套保行為等。保定市人社局稱,醫院濫檢查、濫用藥,從而資金空缺,於是拒收醫保病人。而醫院則認為,醫保資金限額,僧多粥少,醫院難做無米之炊。醫院“啃醫保”確實存在,“總額預付制”意在遏制“啃醫保”也無可非議。而現在的問題是,本意是“播龍種”的“總額預付制”,卻是收了“跳蚤”。由“龍種”而“跳蚤”,這究竟是“龍種”先天不足導致醫院無力收治病人,還是醫院別有所圖,以拒收醫保病人向醫保部門施壓叫板?而不論什麼原因,受傷的都是民眾。
總額預付制並沒有錯,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採用這個制度。但在這些國家,總額預付並不落實到每一個具體醫療機構。比如英國,是在整個國民健保系統的範圍內實行;比如加拿大,是在地區範圍內實行醫療費用的總額預付。之所以要在較大範圍內統籌,原因就在醫保部門難以精確預測每個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也很難給醫療機構確定合理定額。保定的醫院限收醫保患者是否真是因為定額太少,這個可以考查,但總額預付制過於具體,則有刻舟求劍之嫌,而且也客觀上給別有所圖的醫院拒收病人提供了藉口。特別是當實際費用接近總額、服務人次達標後,醫院往往會以種種藉口推諉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
百姓有病不能看,有了醫保卻保不了,醫保管理部門和醫院卻是“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誰都説自己沒有錯,卻難煞了有病要看的患者。“總額預付制”應根據實際進行調整,這本是試點的題中之義。如何揚長避短,固利補漏,既要積極應對,也要從長計議。然而毛病拖不得,治病是救命,生命的價值高於一切,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社會倫理。一邊是病痛纏身的患者,一邊是醫保部門和醫院的“互掐”,這讓人情何以堪?這錯那錯,漠視民生疾苦最是錯;這理那理,哪怕理由有百條千條,人的生命卻只有一條。讓“一條”高於“百條千條”,是醫保管理部門和醫院當下最應做的事。(奚旭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