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雲時熱切,你看我時目盲

時間:2012-03-29 08:5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新聞評論課老師佈置了一個作業,讓我們寫關於校園內的事務,我本以為主題會很多,話會剎不住,但想動筆寫時,思緒卻莫名貧乏,不知該從何説起。聽著其他同學類似的抱怨,我知道自己的情況並非個例。

  但校園中真是無事可評嗎?當我開始思索校園中的事物和回憶自己的經歷後,發現其實有很多值得寫成評論的事。這些事,也如大多數評論中常提的事,有一定的負面性,有不合理之處或者有爭議,因此可評,可寫。比如北大助學金髮得太濫,學校對申報資訊的監管核查幾乎形同虛設的問題,再比如學生活動開發票報銷,到底哪些可以開,哪些不宜開?

  凡此種種,我想到了很多,這些事都曾令我印象深刻,但今天,如果不是為了寫評論,我可能不會想起。而最讓我感到焦慮和震驚的也正是這一點——面對校園不合理現象時,我的從容冷靜和見怪不怪;説得嚴重點,我的熟視無睹和麻木不仁。

  回想起平日茶余飯後與一幫同學狂侃“權利”“民主”的自己,回想起在論壇和微博上笑看公知掐架,靜候官員雷語的自己,真是很慚愧。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本無可厚非,這是公民的表達權利,需要被尊重,包括被我自己尊重。但當把對自己身邊事物的熟視無睹和對所謂社會熱點的追捧關注並列來看時,則會發現,熟視無睹愈加明顯,而追捧關注卻好像並不是真的。

  校園擋不住外面的誘惑和世故的侵襲,多數時候,我們把自己當做局外人,以冷眼旁觀的姿態來看外界的種種亂象。而當我們自己也面臨選擇,當我們的利益也摻和到“問題”和“現象”中時,我們卻失去了敏感,變得遲鈍,不管是刻意還是不知不覺。這便産生了開頭説到的提筆時涌上心頭的那種失語感。

  都説校園是社會的縮影,這件事上也是如此。外界的大社會裏雖然沒有校園這道圍墻,但卻有更多形形色色的藩籬。人們囿于其中,固步自封,常常不能或不敢對身邊的不合理現象去質疑,去思考,更別説去實實在在地行動使之改變;而對於更遠的事物,對於更抽象的討論,我們卻常常報以極大的熱情,投以額外的精力。我們以為自己還在思考,還在負責,還在積極的生活,但在那樣一種抽象的熱情中,難道沒有點逃避現實和沉湎于輿論狂歡的成分?

  作為學生,我們大罵裸官,但同齡人,我想問如果你爸媽碰巧是官,還有條件讓你留學甚至移民,你是去還是不去?我們大罵教育不公平,考核有貓膩,那我也想知道,如果你因為家庭環境優越,從小受教育較好,因而有條件進到更好的學校,遇到更好的老師,你是去還是不去?這裡沒有質問的意思,因為當我們用這些問題來問自己,很可能會發現這根本不構成一個問題,不構成一個選擇。

  “你看雲時很近,你看我時很遠”這句詩,形容當下這個意見爆炸但同時又思考貧瘠的世界,真是很貼切。你看雲時熱切,那時你眼神清澈,你正義,你光明,你偉大,你純潔。你看我時卻目盲,我就在你身邊,你卻對我愛理不理,渾濁的目光裏是死沉沉的黑。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