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黃浦區近日與華東師大簽訂合作協議,在高中學段探索建立男子中學,現已開設“市八男子中學辦學創新可行性研究專項課題”,這預示著不久後的上海將有望誕生第一所男子中學。(解放日報 3月23日)
創辦男子中學的提議者、上海市八中學校長盧起升説,男校模式是在目前普遍出現的男生“學業危機”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目前高中、大學階段“陰盛陽衰”的“男孩危機”現象。然而,筆者對此卻不敢茍同!
誠然,如今在各高中、大學裏的確呈現出了一定的“陰盛陽衰”現象:獎學金基本都被女生包攬,參加各種活動的女生也遠遠比男生多得多,男生們往往窩在宿舍打網遊,各地也頻頻出現“狀元花”而非“狀元郎”……如此種種,的確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但通過建立男子中學就是否能解決此“危機”嗎?就能在中學階段把男孩塑造好後為大學輸送“健康的人才”嗎?就能保證在男子中學裏的男孩會更“爺們兒”嗎?
“男孩危機”之所以會出現,現行的應試考核制度我想是脫不了干系的——現行應試考核制度下,死記硬背成了獲得知識的最有效方式,而女生的記憶力普遍比男生好;那麼,在高中階段,女生的成績普遍好于男生難道是男生自身的錯?難道他們由於生理原因“輸”給了女生就要面臨被“改造”、被“囚禁”?在教育壟斷的體系下,這樣的教育模式(見男子高中)又是否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
在高中教育階段,課堂教學幾乎佔了整體教學的95%以上,那麼,天性比較好動的男生被束縛在教室裏與天性比較文靜的女生自覺呆在教室裏相比,誰的主動學習性會更大?更強烈?久而久之,男孩的性情受到壓抑,自覺學習性自然與女生成反比,那麼,在此等情況下來評比男女生的學習成績又是否公平呢?如果得出結論的條件並不準確,那麼由此而得出的結論又是否可以做為下一個行動的支撐點呢?——建立男子中學的理論支撐點本就不夠硬度。
即使男子中學建立了起來,就真能解決“男孩危機”嗎?將下處於青春期的男生獨立“圈養”于某一單獨之處,那麼當他們在週末遇見了女生後,又會有怎樣的瘋狂之舉?久而久之,這群未“沾腥”的“爺們”畢業後如何于女生相處?壓抑人性本就非教育、教育者所為,青春期的男生、女生都需要學會與異性相處。
改革應試考核體制、客觀分析男女生的生理差異、重視學生的自然發展訴求,也許“爺們”們自會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