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億條“拜年短信”淪為尷尬的“燒錢遊戲”

時間:2012-01-27 20:05   來源:四川線上
  據統計,全國2011年春節期間短信發送量達300億條,遠遠超過2010年的230億條。而在2009年,春節期間的短信不過才180億條。內容雷同、屢屢轉發複製的“撞衫”短信也讓不少市民覺得拜年短信成為一種“騷擾”。(新華網 1月24日)

  近年來,隨著手機用戶的飆升,短信拜年也逐漸成為一種時髦的新年祝福方式。每年數十億增長的拜年短信,無疑標誌著短信拜年這一習慣在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短信拜年,作為網路資訊時代孕育出的新鮮果實,突破時空界限讓人與人之間的問候變得便捷,這原本是社會的進步。

  然而,任何事物不可能只存在利處。在烙上工業化複製印記的祝福語中人情味似乎被縮減,內容雷同而無新意的枯燥短信讓人不難不産生審美疲勞。親友問候、新年祝福在普天同慶的春節本應是暖暖的溫泉,然而沒有經過發送方用心撰寫這一道程式而隨手複製轉發,以致這溫泉就像遇到了強烈寒流結成厚冰。

  既然面對這種枯燥的轉發行為都很反感,那麼為什麼又有那麼多人甘心充當“罪魁禍首”呢?理由很簡單,跟風與禮尚往來的社會習氣使得拜年短信運作得紅紅火火。一旦收到別人的新年祝福短信,你不回復就顯得略有點不禮貌。如果你收到好多人的祝福短信而你自己不發,你會覺得自己out了。

  300億拜年短信的巨大工作量分攤到數億參與者身上,短信拜年用戶一起尷尬地玩了一場價值30億元的遊戲。如此燒錢的過場,其責在誰?雖説通訊公司坐收漁翁之利,但是這場遊戲不是由它精心設計的。雖説大眾是這場遊戲的參與者,但是在按發送鍵的那一刻,誰也不會去想30億的費用。其實這場燒錢遊戲談不上禍首在誰,這是整個時代大潮推動的一翻波浪,就像電子郵件逐漸替代過去流行的紙質信件一樣,在這個過程中人與人的交往方式往往被網路時代催生的的技術産品所取代,浮躁風氣蔓延滲透到人心,以致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在網路資訊時代下,如何才能抵制這種浮躁産品對人間真情的慢慢腐蝕呢?最好的方法是從根治人心做起,改變人們使用工業化、資訊化産品進行交際的方式和態度,例如通過公益廣告形式鼓勵人們發送原創節日祝福短信。宏觀上來説,就是要通過榜樣作用來弘揚真善美的社會主旋律,從而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讓社會充滿真實而不作假的愛。(張菁)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