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排爭議背後是城市化綜合徵

時間:2011-12-07 11:00   來源:法制日報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七次締約方會議和京都議定書第七次締約方會議在南非德班召開。各國政要坐在先進的噴氣飛機上,不遠萬里來到這個南半球的城市,討論所謂的氣候變化問題。説得好聽一點,這是在對人類的未來負責;説得不好聽一點,這實際上是在向空中排放更多的廢氣。

  聯合國當初起草《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旨在解決人類進入工業化社會之後所面臨的各種氣候問題,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由於世界各國的工業化進程極不均衡,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已經進入到後工業化社會,而發展中國家則剛剛步入工業化社會,因此,面對氣候變化問題不同的國家存在著不同的認識。

  京都議定書的簽訂,充分考慮到了世界工業化進程不均衡所帶來的問題,要求發達國家在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然而,美國政府換屆之後,小布希總統斷然拒絕履行美國在京都議定書中所承諾的義務,這就使得京都議定書處於休克狀態。雖然後來美國總統答應積極參與氣候變化的國際談判,但是,並沒有採取實際行動履行自己先前作出的承諾,因此,世界氣候變化會議就變得十分尷尬。發達國家迫不及待地希望發展中國家能夠承擔更多的義務,而發展中國家顯然不願因此而放慢自己的工業化步伐。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表達了人類對氣候變化的關切,體現了人類中心主義,表現出人類的發展自覺。但是,從一開始,發達國家就試圖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上做文章,把它作為西方國家主導國際經濟發展的重要規範。西方國家提出的所謂碳排放標準,以及所謂的交易機制,實際上就是要把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計劃納入到氣候變化公約框架之內,然後由發達國家把握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命脈。很顯然,京都議定書改變了這種趨勢,提出了有差別的解決方案,這就使得西方國家試圖通過氣候變化公約影響發展中國家的陰謀沒有得逞。正因為如此,美國總統才拒絕承認京都議定書的法律效力。

  現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締約方會議,面臨著與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同樣的命運。在每一次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國會議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總是吵吵嚷嚷,在許多問題上難以達成一致意見。在此次南非德班會議上,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有意識地將矛頭對準中國,希望中國能夠承擔更多的義務。中國代表團團長在會議上提出了5項條件,向發達國家反戈一擊。首先,中國要求發達國家必須履行京都議定書的承諾;第二,中國要求發達國家必須兌現300億美元的快速啟動資金和2020年前每年1000億美元的長期資金;第三,必須儘快落實技術轉讓、透明度、能力建設等方面的共識;第四,必須建立各國承諾的落實評估機制;第五,必須堅持共同但有區別責任的原則,中國將承擔與其自身發展階段和水準相適應的責任和義務。

  中國的打算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國會議上,堅決要求西方發達國家必須首先履行自己的承諾,在此基礎上,中國願意承擔更多的義務。現在發達國家正處於經濟危機煎熬之中,履行曾經作出的承諾,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西方發達國家企圖開出空頭支票,把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納入到自己的監控範圍,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發達國家作繭自縛。現在發展中國家可以理直氣壯地要求發達國家履行自己此前作出的一系列承諾,但這樣做必然會導致聯合國氣候變化德班會議很難達成共識。

  坦率地説,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應該解決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但很明顯,發達國家不願這樣做。發達國家企圖把自己過去數百年工業化發展的歷史痕跡徹底抹去,然後與發展中國家共同商討氣候變化問題。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發展中國家剛剛解決溫飽問題,正處於工業化的初期,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不僅是工業生産的需要,同時也是改善生活的需要。如果提高工業化的成本,或者降低生活的品質,那麼,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説是十分殘忍的事情。正因為如此,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不敢貿然作出決定,以犧牲自己的發展速度和居民的生活品質為代價,與發達國家共同承擔責任。

  在筆者看來,世界氣候變化問題,與其説是一個工業化的問題,不如説是一個城市化的問題。由於大量的人口集中于少數地區,從而導致世界氣候由於人口遷移而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相對於地球自身的變化而言或許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給人類自身生活和生産所帶來的影響確實非常巨大。解決這個問題的首要辦法就在於重新探索工業化發展的道路,盡可能地避免出現大規模的城市,讓人類與自然資源和諧相處,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城市化帶來的弊端,也只有這樣才能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

  城市化是工業化的必然結果,城市化是導致氣候變化的因素之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必然會導致氣候環境發生異常變化。發達國家實際上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因而,在工業化發展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減少國際化大都市的人口數量,讓更多的人群生活在中小城鎮。中國正處於城市化的初期,但是,中國的城市化已經出現了西方發達國家曾經出現過的問題。中央政府提出城鎮化的發展道路,實際上是要避免重蹈西方國家工業化的歷史覆轍。但遺憾的是,地方政府似乎沒有充分領會和貫徹中央政府的決策思路,以致于在全國各地仍然出現大規模集中人口的現象。這就使得中國的代表團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締約國會議上底氣不足。因此,為了避免中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締約國大會上成為眾矢之的,中國政府一定要積極宣傳中國工業化的路線圖,在城鎮化建設方面提供更多有效的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國會議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