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經濟“大豐收”背後的社會弊病

時間:2011-11-15 14:12   來源:人民網

  由中國會議酒店聯盟組織編寫的《中國會議藍皮書》13日在第四屆中國會議經濟與會議酒店發展大會期間正式推出。《中國會議藍皮書》指出,目前我國每年舉辦各種會議多達幾千萬個,産值已達萬億元,涵蓋公司會議、政府會議、事業單位會議和社團會議四大類,會議經濟産值近萬億元。中國旅遊飯店協會秘書長許京生説,會議經濟正成為拉動地方經濟的新增長點,並日益受到各級政府和會議産業鏈各相關環節的重視。(新華網11月14日)

  “會議經濟”是個新名詞。放在經濟領域,還是一種綠色環保的新型産業。可喜的是,我國的會議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一年的會議多達幾千萬個,産值達到萬億元,並且還以20%的速度繼續增長。這對於一些尋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城市來説,可謂曲徑通幽、柳暗花明。但是,會議經濟大發展、大豐收,就真是那麼“綠色環保”、沒有一點“污染”和社會弊病嗎?

  《中國會議藍皮書》中將會議分成四大類,公司會議、政府會議、事業單位會議和社團會議。筆者發現,這四類會議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基本都由公共財政供給。政府會議、事業單位和社團會議自不必多説,會議如何開、有沒有吃喝現象、發不發會議紀念品、會後能不能旅旅遊,好像都不會成為一個問題。在公共財政的大力支援下,一場會議花多少錢,好像也不會有人心疼。由此可以看到,會議經濟年産值近萬億元的背後,可能是公共財政和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

  除此之外,會議經濟還可能會導致形式主義更加流行。坊間流行著這樣的説法,“沒事常開會,小事開大會,大事開小會,有重大事情不開會”。言外之意在於,我國有相當一部分的會議,是沒有必要召開的,有些東西,完全是可以用文件的上傳下達來完成。

  就內容來説,相當一部分會議沒有新意,議程千篇一律,內容枯燥乏味。除了“突出重點”就是“狠抓落實”,除了“主觀上要重視”就是“思維上要創新”,以至於這樣的開會內容都上了央視春晚小品——整個會議體制與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一樣,成了全民討伐的對象。形式主義在會議中大行其道,到了落實過程中,何談不被打折應付?

  會議超過千萬次,難免陷於低層次的繁瑣。繁瑣過後,雖也有産值,但盈利的效率很是低下。從會議規模來看,人數低於100人的會議佔全國會議總量的47.1%,500人以上會議僅佔10.1%,而國際上人數500人以上的會議佔會議總量的28.3%。而西方國家的會議,則很少出現如此之多的會;而一旦有會,就可能是規模較大的國際性的會議,無論是對於城市的宣傳,還是對於當地酒店與旅遊業的發展,都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會議經濟,本身沒有問題。只是放在當下現實語境中,多多少少有些“南橘北枳”的味道。這使得“文山會海”變得越來越像體制內的“福利”,與老百姓距離很遠;另一方面,過多的會議使得會議成為整個社會的負擔,而非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如此語境下的會議經濟,自然不是産值越多對社會就越好。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