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發乎本能最高尚

時間:2011-11-01 13:27   來源:長江日報

  “西湖女俠”找到了,她名字叫瑪利亞費爾南達,是在上海想找工作的烏拉圭人。

  10月31日,央視視頻中現身的她怒斥當時在場的遊人圍觀拍照:當我帶著她從湖裏出來的時候,我看到有七八個相機在拍照,我開始用英語大叫起來,説你們在做什麼,她快死了,你們只想著拍照片。我很生氣,請走開!這不是時裝秀!

  10月13日下午4時40分左右,一位外國女性在杭州西湖救了一位輕生女。“從發現溺水者,到脫衣下水,救人上岸,告別走人,整個過程不過10分鐘。”在現場拍下圖片的王某盛讚其決定果敢、身手利落、態度瀟灑,“就像武俠小説裏的女俠”。

  圖片上網、媒體報道後,引發熱烈、持久的議論,網民表示“汗顏”者眾,“老外給國人上了一課”的説法更是風行。就在女俠救人當天的同一時段,廣東南海廣佛五金城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被車碾壓,有十幾個路人被指對此不聞不問。

  在場而沒下水救人,就只能列入圍觀的隊伍了。善意圍觀不是錯,成為圍觀者的因素有很多種,如沒看見險情、沒反應過來、不會游泳等等,並非都因為道德水準不高。我承認在場看到險情的中國人在這件事上被烏拉圭女俠比下去了。但烏拉圭“女俠”其實寬宏大量。她認可一位拍攝者(即王某)問詢落水女的舉動,只要對遇險的人表示關注,她就滿意了。其他圍觀拍照的遊人錯在此處:僅有圍觀拍照是不夠的。

  想想,女俠救人上岸,只有拍照無人上前搭手,她的氣憤完全可以理解,與其説她因人們的行為而氣憤,不如説因一個生命受到這般對待而氣憤,對人性在一個場景的表現而氣憤。

  我有一個實例。2007年5月初的一天,北京昌平區十三陵水庫中心位置一快艇翻船,我的兩位朋友急速劃木船施救,撈上了五個大人和一個約五六歲的小女孩。一友在救人時腳部受傷。若非我友頭腦敏捷且膂力過人,後果不堪設想,可是,被救的人從未再見救命恩人,北京110警察做過筆錄也就了事。我的朋友不在意,還好心推測那幾個落水的有難言之隱。我之所以把這事和烏拉圭女俠怒斥一事放在一起談,是因為托舉生命的沉重分量,只是一個畫面而已,被救者、記錄者,可能都會認為無所謂。

  瑪利亞理解“大家都問為什麼救人的是外國人而不是中國人”,但認為這不是什麼中國外國的問題,“這是全人類的問題”,此一説,大氣而智慧。

  烏拉圭女俠把救人之舉視為無國別之分的本能行為,覺得這種事不公之於眾才正常,從網上看到自己的照片反而感到很驚訝,這裡表現的是一種高出“蓄意美德”的精神境界。我們一般把刻意地做個“無名英雄”視為高尚,其實,助人為樂、救人成本能才更高尚。

  是的,因“人心自然”和骨子裏的純凈而境界更高,就連“無名英雄意識”都沒有,就連臨危不懼救人出險都不生出榮耀感,這可謂真文明、真英雄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