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平原地面沉降量超過200毫米的區域,已達6萬多平方公里,佔華北平原面積近一半。其中,以北京、天津、滄州等地沉降最嚴重。而最近40年,滄州大約沉降了2.4米。過量開采地下水,是其中主要原因。(10月24日《廣州日報》)
40年沉降約2.4米,雖説滄州的情形屬特例,但沉降量超過200毫米的區域,已佔華北平原面積近半,無論怎麼説,都不能被小視。
地面沉降200毫米是個啥概念?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驗中,或許不足一道,但對那些要求高,把關嚴的高鐵項目、南水北調等,就是個很嚴峻的問題了。列車的飛速疾馳,跨流域的千里調配,有時工程建設上的“失之毫釐”,往往導致結果上的“差之千里”。而事實上,時隔40年地面就沉降200毫米,照此速度,對那些堪稱“大手筆”、與人們生活又密切相關的百年工程、千年工程而言,無疑將非常可怕。
地下水超採致地面下降,只是問題的一方面,更讓人擔憂的是,之所以地下水被超採,正是因為地表水、地上水出現了問題。據統計,我國現有的大中城市中,共有300多個供水緊張,其中40多個嚴重缺水。其背後,與人們的亂砍濫伐、亂扔亂倒、不注意節約用水等,何嘗沒有關係?當大地之上“十塘九幹”,人們又怎能不把目光瞄向地下?當這“一江春水向東流”,儘是油漬污垢,人們又何以不想方設法鑽之彌深、取之彌多?
地下水被超採,國人須“憂天”。一方面,要杜絕只開採不回灌(像某些工業用水、居民區取暖用水等)、只會大手大腳不知細水長流的浪費現象;一方面,積極植樹造林,建設一些集水裝置,把天賜之水充分利用。同時,保護好現有水源,努力為地下水減壓。只有政府、單位、與個人,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地下水的燃眉之急才可望被緩解,“水落城埋”的可怕景象,才不會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