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命的“小水電”怨不得地方打“小算盤”

時間:2011-08-04 13:42   來源:人民網

  甘肅舟曲縣審批立項的水電站有68家,只有一家通過安評並到地震局登記註冊,這被地質學家斥為“不要命”。當地地震環保部門反對無效,招商局幫助無證水電站開工,讓水電開發給舟曲地方財政帶來一年2000萬元左右的稅收。(央視《經濟半小時》)

  不知怎麼搞得,眼下,大到一個省份,小到一個縣城,地方官們幾乎都覺得建水電站是“致富法寶”。於是,這廂裏,有主管部門高呼吶喊“在保護生態基礎上有序地開發水電”;那廂裏,備好了“各類家什”的地方各色人物早就按捺不住,大展經天緯地之才,管不得河床乾涸,顧不了農田遭殃,讓一個個“不要命”的小水電站在眼皮子底下橫空出世。

  此類“小水電”的出場套路大致都相差無幾,無立項、無設計、無環評、無驗收,以“四無”面目出現,中間偶爾聽得幾句專家學者痛心疾首地告誡“副作用明顯”、地震環保部門的“堅決反對”。可是,專家不是生死判官,職能部門也是有心無力,到了節骨眼上,一句“管不了”就能把責任推個乾乾淨淨。其中緣由,固然與GDP論英雄的政績考核體系、乏力的問責機制有關。不過,在筆者看來,不合理的財稅體制更是難辭其咎。

  事實上,我國1994年進行財政和分稅制改革以後,中央財政收入佔整個財政收入的68%,地方政府的收入僅佔32%,但地方政府支出卻佔60%左右。毫無疑問,地方政府事多錢少,於是,各地方開始“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把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條件利用條件,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的江湖法則演繹得淋漓盡致,有靠砍伐森林為生的,也有靠挖礦賣煤過活的……

  而舟山縣大興水利,開工諸多“四無”小水電站的根源亦如此。其看得見的收入、瞅得著的好處早已迷住了地方政府的“法眼”。一組數據為證,舟山縣在沒有水電招商引資之前的2005年,全縣財政收入剛過千萬,招商引資六年後,今年全年財政收入預計將會達到4929萬。其中40%來自水電站營業稅。——見錢眼開,有錢好辦事,至於裂縫的農房,塌陷的農田,被毀的植被幾乎都能“忽略不計”。

  更關鍵的還在於,各地方小水電開發的稅收算當地政府的,而生態破壞一旦引發了災害則是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全部買單。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地方上自然資源消耗越多,生態平衡破壞越大,災害發生越厲害,就能越多地獲取上級部門的財政轉移支付——破壞生態無風險,財政“能收不用出”,地方上就更敢甩開膀子上些“四無”項目、弄些“破壞”工程出來。

  所以,不要命的“小水電”綿綿無絕期地冒出來,怨不得地方上打“小算盤”,其一再撥拉自己的“小九九”,只是順應了“銀子娘有爹有不如自己有”的古訓,鑽了有瑕疵的財政支出體系的空子。可見,假如不按照財權和事權相匹配得原則重新劃分中央地方共用稅所佔比例,不重新對中央支出項目進行嚴格界定,任憑你怎麼理順官員考核機制,如何進行問責配套改革,也終究難等到“天空放晴”。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